
1、“圃冷”句——书中黛玉说:“据我看来,头一句好的是‘圃冷斜阳忆旧游’,这句背面傅粉;‘拋书人对一枝秋’,已经妙绝,将供菊说完,没处再说,故翻回来想到未折末供之先,意思深远”圃冷,菊圃冷落。斜阳,衰飒之景。旧游,旧时的同游者、老朋友。
2、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
3、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
4、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
5、酹——洒酒于地表示祭奠。这里只是对着菊花举杯饮酒的意思,与吟诗一样,都表示兴致高。寒香,指菊。下一首“清冷香”意同。《花史》:“菊为冷香。”
6、一从——自从。陶令——陶渊明(
7、镜中妆——指簪、钗一类首饰,女子对镜梳妆时插于发间。这句说以菊插头,不要错认作是珠花。因男子也簪菊,并非为了打扮。
8、“莫认”句——不要错认是真的菊花而随手就去采摘。说画得神态逼真。“东篱闲采掇”,语用陶潜著名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掇,拿取。
9、解——懂得,能够。
10、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11、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12、为底——为什么这样。底,何。
13、秋色——指菊。
14、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
15、喃喃——不停地低声说话。负手——把两手交放在背后,是有所思的样子。扣——询问。东篱——指代菊,见前诗注。
16、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17、泉溉泥封勤护惜,好和井径绝尘埃。
18、“芙蓉”二句——芙蓉,指水芙蓉,即荷花。兰桨,木兰制的桨,取其芳香义作为修饰,出《楚辞》。其实只是说小舟。上句是见水动影破方知船来的意思,诗意全从造句中表现,如果写成“兰桨归时莲影破”就平淡无奇了。这是从唐代诗人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诗句中得到启发的。下句则在炼字上见工夫。菱藕常人多不言“香”,现在偏偏用它,又加以“深”字,以写景物幽独,表现意趣。用一“泻”字画出竹桥的姿势。
19、“休负”句——不要辜负我今天的乘兴游访。挂杖头,语用《世说新语》阮修“以百钱挂杖头,至店,便独醉酣畅”事。这里取其兴致很高的意思。又重阳有饮菊花酒的习俗。
20、素怨——即秋怨,与下句“秋心”成互文。秋叫“素秋”,参见薛宝钗《咏白海棠》“欲偿白帝”注。“素”在这里不作平素解,却兼有贞白、高洁的含义。“素怨”、“秋心”皆借菊的孤傲抒自己的情怀。
1、宝玉直接和鱼对话,希望鱼主动上钩。这种修辞方式叫呼告,往往用在说话中,说话者撇开听众或者读者,突然直呼话中的人或物来说话。典型的如《诗经·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2、霜清——仍是修辞说法,指菊花清雅。纸帐来新梦——房内新供菊枝,使睡梦也增香。因纸帐上多画花卉,而真的菊自然大大超过所画的花,所以及之。《遵生八笺》:“纸帐,用藤皮茧纸缠于木上,以索缠紧,勒作皱纹,不用糊,以线拆缝之,顶不用纸,以稀布为顶,取其透气;或画以梅花,或画以蝴蝶自是分外清致。”
3、空篱旧圃秋无迹,冷月清霜梦有知。
4、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5、好和——须和。井径——田间小路,泛指偏僻小径。这句意思是说让菊花跟它所在的小路一起都与尘世的喧闹隔绝。
6、梦有知——谓唯有梦中能见,亦为写“忆”。
7、“诗余”二句——谓诗后戏笔画菊,乃乘一时之逸兴不经意所作,岂是存心绘画、苦苦构思而成?丹青,指绘画所用的红的青的颜料,亦作画的代称。较量,计虑,思考如何恰当。
8、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泻竹桥。
9、口角噙香——噙,含着。香,修辞上兼因菊、人和诗句三者而言。
10、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
11、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处处栽。
12、“淡浓”句——对风前的菊花姿影心领神会,然后在纸上用浓淡来表现。有浓淡,才能密而不乱,才有远近掩映。
13、藕香榭盖在池中,四面开窗,左右有曲廊,后面竹桥暗接。对联是贾母来赏桂时所见。
14、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
15、“几案”句——即“婷婷点缀几案幽”。婷婷,指菊枝样子好看。幽,说因菊而环境显得幽雅。
16、寥寥——寂寞空虚的样子。砧——与兴秋思有关,参见宝玉《咏白海棠》诗注。迟——不尽。
17、不期——未曾料想到。
18、傲世——菊不畏风霜,冒寒开放,有“傲霜枝”之称。
19、“聚叶”二句——聚叶,把菊叶画得茂密,故用“千点”。攒,簇聚。花由好多花瓣集合构成,故说“攒花”。霜,指代菊花瓣,故用“几痕”。国画中有泼墨、烘染等法,枝叶浓黑以烘托花姿。“泼墨”、“攒花”是画菊常用的话,如《画居逸品》记高濲“酒酣泼墨,写菊数本……寒香飘拂,凉风飒然。”菊花的不同画法则有“高顶攒瓣花”、“攒顶尖瓣花”、“攒心细瓣花”等名目。
20、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1、莫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2、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
3、《红楼梦》的第一章第一段用了许多借代手法。
4、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5、孤标——孤高的品格。标,标格。偕——同……一起。
6、冷吟——在寒秋季节吟咏。
7、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
8、“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这里用“须眉”代指男子,“裙钗”代指女子。用人物或者事物的特征、服饰来代事物或者人物,这样就赋予了语言以形象的色彩,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样,下面的“锦衣纨绔”是指宝贵者的穿着,这里代指富家子弟。“茅椽蓬牖”用很纤细的茅草做椽子和窗户,代指草房陋室,贫者所居。
9、何处秋——即何处花,修辞说法。“谁家”、“何处”都为了写“访”。
10、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11、黏屏——把画贴在屏风上。慰重阳——重阳不得赏菊,以观画代之,可安慰一下寂寞的心情。
12、簪菊——插菊花于头上,古时风俗。《干淳岁时记》:“都人九月九日,饮新酒,泛萸簪菊。”又史正志《菊谱》叙曰:“唐辈下岁时记:九月宫掖间,争插菊花,民俗尤甚。杜牧诗曰:‘黄花插满头’。”
13、隔坐香分三径露,拋书人对一枝秋。
14、淹留——滞留住。这句说,不必为了饮酒或身体病弱而留在家中。
15、毫端——笔端。蕴秀——藏着灵秀。“毫端蕴秀”是心头蕴秀的修辞说法。临霜写——对菊吟咏的修辞说法。临,即临摹、临帖之“临”。霜,非指白纸,乃指代菊,前已屡见。写,描绘。这里说吟咏。
16、解语——能说话。在这里的意思是如果花能说话的话。语出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中唐玄宗把贵妃比作“解语花”事。
17、双关的修辞方式,即用了一个语词同时关联着两种不同的事物。例句中黛玉说的话双关“吃冷酒”和“送手炉”,借此奚落宝玉对宝钗“言听计从”。
18、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19、谁怜我为黄花瘦,慰语重阳会有期。
20、为黄花瘦——黄花,菊花。语借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写自己孀居愁绪的《醉花阴》词“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用意有所不同。
1、秋情——即中间两联所问到的那种思想情怀。因“众莫知”而唯有菊可认作知己,故问之。
2、无赖——无聊赖,无法可想。诗魔——佛教把人们有所欲求的念头都说成是魔,宣扬修心养性用以降魔。所以,白居易的《闲吟》诗说:“自从苦学空门法,销尽平生种种心;唯有诗魔降未得,每逢风月一闲吟。”后遂以诗魔来说诗歌创作冲动所带来的不得安宁的心情。昏晓侵——从早到晚地侵扰。
3、莫认东篱闲采掇,黏屏聊以慰重阳。
4、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扣东篱。
5、喜堪俦——高兴菊花能作伴。
6、圃露庭霜何寂寞?雁归虱病可相思?
7、欹——这里通作“倚”。沉音——心里默默地在念。
8、蜡屐——木底鞋。古人制屐上蜡。语用《世说新语》阮禹“自吹火蜡屐”事。表示旷怡闲适。又古代有闲阶级多着木屐游山玩水。得得,特地,唐时方言。
9、“念念”句——意谓秋雁北归南飞,勾起自己无限想念之情。因传说雁能带书传讯。
10、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
11、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12、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13、高风——高尚的品格。在这里并指陶与菊。自陶潜后,历来文人咏菊,或以“隐逸”为比,或以“君子”相称,或赞其不畏风霜,或叹其孤高自芳,而且总要提到陶渊明。
14、知音——知己朋友。典出钟子期听伯牙弹琴能知其心意的故事。见《列子.汤问》。
15、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16、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17、泉溉泥封——用水浇灌,用土封培,是种菊的技术。
18、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19、对联虽然工致,表现的总是仕宦人家的生活情趣。它的技巧也没有超脱当时皇室权贵艺术标准所认可的范围。
20、重阳——阴历九月初九。古人以九为阳数,二“九”相重,所以叫重阳,亦称重九。重阳节正是菊花盛开之时,有登高赏菊的习俗,所以说是相会之期。
1、移来——指把菊苗移来。
2、蓼——水蓼,花小色红,聚集成穗状。苇——芦苇,花白。蓼红苇白时菊尚末开。诗中以菊拟所“忆”之人,所以说“抱闷思”、“断肠”。
3、虱——蟋蟀。可——是不是。雁、虱、菊都是拟人写法。
4、“傲世”二句——说自己也与菊一样傲世,并不迷恋世上的荣华富贵。春风桃李,喻世俗荣华。淹留,这里是久留忘返的意思。
5、旧圃——去年的花圃。秋无迹——即花无迹,修辞说法。
6、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迟。
7、供菊——将菊花插在瓶中,放在房间里供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