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高中语文学习中常用的四字成语有:
2、筚路蓝缕: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驾着柴车,穿着破衣服。后来形容创业的艰辛。
3、成语及解释:
4、片言只语,零零碎碎的话。强调零碎,不表示浓缩。)
5、不能表示“俗人”、“下等人”。)
6、名列前茅,鹤立鸡群,出类拔萃,八方来运
7、咀嚼鉴赏细细品味和欣赏。
8、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9、责无旁贷:贷:推卸。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
10、见贤思齐-见到出色的人,引为榜样追求。
11、百身何赎:百身,意为死一百次;何,怎么;赎,抵罪。意思为自身死一百次也换不过来。比喻对死者极其沉痛的哀悼。
12、真知灼见:灼:明白,透彻。正确而透彻的见解。
13、直取苍龙,道山学海,一鸣惊人,一骑绝尘
14、例句:她正值豆蔻年华,当然显得分外美丽。
15、毕其功于一役:毕,尽,完成。一次战役就完全成功或一下子把几项任务都完成了。
16、自强不息-不断自我增强与提高,永无休止。
17、皓首穷经-白发苍苍,具有丰富的生活阅历。
18、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
19、写文章要有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切不可拾人牙慧。
20、锱铢必较对极小的事都计较
1、哀鸿遍野: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流离失所的农民。比喻残酷统治下到处都是呻吟呼号的农民。
2、商家此举纯为欺骗,不是吓唬。)
3、这些常用的四字成语,表达了积极向上、吃苦耐劳、见贤思齐、务实刻苦、知行合一、审时度势等思想,对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判断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教学中引入这些成语,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和运用成语,丰富作文的表达。
4、符合题目要求的成语有:责无旁贷、瞻前顾后、众口铄金、不刊之论、真知灼见、安土重迁等。
5、豆蔻年华:豆蔻: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初夏开淡黄色花。像豆蔻一样美好的年华。原指少女十三、四岁的年龄。现泛指少女时期。
6、爱屋及乌:因为爱那个人,而连带爱护停留在他屋上的乌鸦。比喻因为喜爱一个人而连带喜爱跟他有关的人或物。
7、按部就班:部、班,就是门类、秩序;就,归于。原来指写文章结构安排得当,造句、选词合乎规范。现在指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做事。有时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闯劲。
8、用在这里与文意完全不符。)
9、求全责备:指对人苛求完善,后面不能带宾语,与此类似的还有“漠不关心”。
10、班荆道故:班,铺开;荆,黄荆,一种灌木;道,谈说;故,过去的事情。用黄荆铺地,坐在上面谈过去的事情。形容朋友途中相遇,共话旧情。
11、朝气如虹,拨云见日,功成名就,梦想成真
12、与语境完全不符。)
13、同时,学生还要了解成语的来源,以及成语所代表的含义,从而更好地运用成语,提高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14、按图索骥:索,寻找;骥,好马。原来比喻办事拘泥于教条,现在也指照线索去寻找事物。
15、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美到极点。
16、哀而不伤:哀,悲哀;伤,妨害。原来指悲伤不至于使人伤害身心。后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也比喻做事情适中,没有过与不及之处。
17、汉·司马相如著《子虚赋》,假托子虚、乌有先生和亡是公三人问答。用在这里,看不出要表达什么意思。)
18、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19、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比喻处境非常困难。
20、鬼斧神工:形容人的制作技艺高超,常误用为形容自然景观。相类似的还有“巧夺天工”。
1、身无长物:指人贫困。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2、安土重迁:重迁,把搬迁看得很重。在家乡住惯了,不愿轻易迁移。形容留恋故土。
3、有德之人不会以权谋私,不会贪污受贿,虽然清贫点,但活得坦荡,没有水落石出之虑,也没有半夜敲门之惊。
4、不即不离不靠近也不分离。
5、贪图享乐-过分追求享乐,不能自得其位。
6、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这里是有意换人,不是“弄错”或“认错”。)
7、这里表示受了惊吓,错。)
8、张冠李戴比喻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
9、安时处顺:安于常分,顺其自然,形容满足于现状。
10、知易行难-知道是一回事,去实践又是一回事。知与行之间存在差距。
11、指永远不能恢复。用在这里夸张过度。)
12、得鱼忘筌筌是用来捕鱼的,得了鱼,就忘了筌。比喻达到目的后就忘了原来的凭借。
13、暴虎冯河:暴虎,徒手搏虎;冯河,徒步过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行事。
14、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易误用为形容人专心,没有听到。
15、一向酷好古代文明的老王,此次看到這麼多的出土文物,不禁叹为观止,立刻埋首研究。
16、不逞之徒:不逞,不如意,欲望没能满足。以后就称犯法或捣乱闹事的人为
17、造句:眼前吃点亏不用太沮丧,要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18、一举夺魁,事事顺利,一马当先,鱼跃龙门
19、我国已经加入WTO,广大群众尤其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对有关规则做到胸有成竹。(胸有成竹,指做事很有把握。不表示对情况很了解。改为“了然于胸”。
20、暴殄天物:暴,损害糟蹋;殄,灭绝;天物,指草木、鸟兽等。原来指灭绝各种自然生物,后来泛指任意损害、糟蹋物品。
1、瞻前顾后:瞻:向前看;顾:回头看。看看前面,又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也...
2、对于房价在全国略胜一筹的北京来说,经济适用房的低价位无疑对工薪阶层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3、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褒义。不能用来形容官僚作风。)
4、诚实守信-重视诚实,谨守承诺。
5、心想事成,出人头地,冠压群芳,金榜题名
6、教育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总是耳提面命,摆官僚作风。(耳提面命,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
7、贬义。不能用于表示热爱教师工作。)
8、脑无城府:指为人坦率,褒义词。常误用来形容“贬义词”,贬义词。
9、安步当车:安,安详,不慌不忙;步,行行;当,当作。古代贵族出外都要乘车,因此用安步当车称人能安贫守贱。现在多用于表示不乘车而从容步行。
10、独占鳌头,登科及第,艳冠群芳,喜气盈门
11、三元及第,如愿以偿,光耀门楣,一鼓作气
12、这人一贯爱占便宜,碰到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总是当仁不让,所以大伙都不怎么喜欢他。
13、抱薪救火:薪,柴。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灾害,反而使灾害扩大。
14、塞翁失马:比喻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为好事。
15、四字成语:豆蔻年华
16、安土重迁:重迁,把搬迁看得很重。在家乡住惯了,不愿轻易迁移。形容留恋故土。
17、名,占有。这里宜改为“一文不值”。)
18、在自然科学发展史上,这种由假说发展成定律、原理的情况,真是俯拾皆是。(俯拾皆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
19、成语使用错误分析175例
20、众口铄金:铄:熔化。形容舆论力量大,连金属都都能熔化。比喻众口一词可以混淆是非。
1、张老师针对班上同学良莠不齐的现状,讲课时注意分层指导。(良莠不齐,莠:狗尾草,很象谷子,常混在禾苗中。比喻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
2、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百尺竿头,百尺高的竿子,佛教用以比喻道行修养到极高的境界。后来泛用以鼓励人们不要满足于取得的成就,还要继续努力,不断前进。
3、抱残守缺:抱,坚持不放。守住陈旧、残破的东西,不肯放弃。原来比喻泥古守旧,现在比喻思想保守,不肯接受新事物。
4、事物的发展自有它本身的规律,人们只能顺水推舟,而不可强求,更不能要它按自己的意志来确定走向。(顺水推舟,比喻顺着某个趋势或某种方便说话办事。常讽刺不坚持原则。不能表示按规律办事。
5、虚怀若谷-虚心向生,谦虚好学,吸取一切有益知识。
6、嗷嗷待哺:嗷嗷,哀鸣声;待,等待;哺,喂养。形容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多用于形容天灾人祸人民群众受饿的惨状。
7、拾人牙慧:拾取别人的只言片语当作自已的话。
8、务实刻苦-重视实效,吃苦耐劳。
9、目无全牛:指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易误作缺乏整体观念。
10、审时度势-根据时代和环境的变化酌情采取对策。
11、不胜其烦:贬义词,指不能忍受其烦琐。常误用为“不厌其烦”。
12、学以致用-学习要服务于实践,学习要产生实效。
13、百无聊赖:聊赖,依赖,精神上的依托。后来表示思想情感没有依托,精神空虚无聊。
14、班上同学有成绩好坏之分,无好人坏人之别。)
15、陈言务去:陈言,陈旧的言辞;务,务必,一定。陈旧的言辞一定要去掉,多指写作时排除陈旧的东西,努力创新。
16、敝帚千金:敝,破旧。自家的一把破扫帚,却把它看得价值千金。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非常珍视。注意“敝”的写法。
17、形容多而易得。此处没有“易得”之意。)
18、明星有出书的权利,不是缺点。应改为“无可非议”。连篇累牍,形容篇幅过多,文辞冗长。不能形容错别字多。)
19、贬义。不能表示紧跟潮流。)
20、观察入微-敏锐地观察,注意到很微小的细节。洞察入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