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②上海龙华一带;旧有桃树极盛;每逢春光好时;游人~。
2、错误:我在书店买书,了很多有趣的。
3、前后矛盾这类病句主要有2种类型。
4、分析:助词“了”的位置不当,应放在动词“买”之后。
5、一个词语和两个词语搭配,其中一个搭配,另一个不搭配。
6、错误:我们明天去公园玩,你参加吗?
7、用非其人,汉语成语。
8、【解释】效:仿效,跟着学。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
9、或:这个养猪场养的猪有500头左右。
10、依我之见,不独用非其人,法亦不善。
11、正确:今年的这场秋雨下得真不是时候。
12、句中主要成份不搭配。
13、答:用非其人。
14、正确: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提高了。〕
15、〔例: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
16、【辨形】效;不能写作“笑”。
17、他用炯炯有神的小手招呼我。炯炯有神是形容眼睛的,不能形容手。
18、①个体摊贩的收入较多;许多人~;弃工经商。
19、正确:农民伯伯在山坡上种了许多茁壮的果树。〕
20、〔例:农民伯伯在山坡上种了许多欣欣向荣的果树。
1、虚词是指在句子中起到连接、辅助等作用的词语,如助词、介词、连词、副词等。在使用虚词时,需要注意它们的位置,否则可能导致句子结构混乱、意义不清。以下是几个虚词位置不当的例句:
2、分析:本例中并无虚词位置不当的问题,但句子末尾的问号应改为句号,因为这是一个陈述句而非疑问句。
3、小明是他提拔起来的,现在看来他是用非其人啊。
4、正确:这个养猪场养的猪不少于500头。
5、正确:我在书店买了很多有趣的书。
6、正确:我们明天去公园玩,你参加吗?
7、任用了不适当的人才。指用人不当。
8、错误:他因为感冒,所以没有参加聚会。
9、正确:因为他感冒了,所以没有参加聚会。
10、〔例:星期天,我在家里写了一篇文章和一幅图画。
11、【辨析】~与“步入后尘”有别:~侧重于形容上下级之间仿效;“步入后尘”侧重于形容一般人之间的仿效。
12、〔例:这个养猪场养的猪不少于500头左右。
13、这些例子中的错误都是因为虚词的位置不当,导致句子结构混乱。在使用虚词时,需要注意它们的位置,以保证句子的结构正确、意义清晰。
14、【正音】行;不能读作“hánɡ”。
15、或:今年春天的这场雨下得真不是时候。〕搭配不当这类病句主要有3种类型。
16、《魏略》:“三公具赡所归,不可用非其人。昔魏文帝用贾诩为三公,孙权笑之。”
17、【出处】汉·班固《白虎通·三教》:“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旧唐书·贾曾传》:“上行下效,淫俗将成。”
18、【用法】用作贬义。说明上下之间的影响重大。一般作主语、谓语、宾语。
19、成语上行下效用词不当改为如法炮制、鹦鹉学舌。
20、〔例:今年春天的这场秋雨下得真不是时候。
1、【例句】领导不论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都要以身作则;这样~;就能带动大家一同进步。
2、分析:助词“了”的位置不当,应放在动词“感冒”之后。
3、词语搭配不当的病句包括:语病、句式不够准确、词汇使用不当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使得句子表达不清,难以理解,甚至产生误解。我们需要在表达时仔细斟酌每个单词的含义和用法,并注意整体句子的结构和语法规则,以确保表达的准确和清晰。
4、乱弹琴,文不对题,张冠李戴,小题大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