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读了《弟子规》的“出则悌”部分,我懂得了不仅要与兄弟姐妹相处融洽,使父母放心,对待朋友和同学也要这样。要想做到与兄弟姐妹相处融洽,就要做到长幼有序;要想做到与朋友相处融洽,就要做到互相尊重;要想做到与同学相处融洽,就要做到互相忍让。所以说做到悌道,就必须做到忍让和友爱。
2、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3、曾有篇报道称,在一次面向全班同学的问卷调查中,“请写出你最崇拜的十个人”,全班竟无一人写自己的父母。“请写出父母的生日”,回答者更是寥寥无几。对于这样的结果不知身为父母有何感想?心中又是何种滋味?当然这与现代社会高节奏的生活方式、网络影响、对待教育的观念、方式等等有关,那么学校、家庭的德育培养又该如何去做?我们不得不思考。
4、虽然作者有“把文章简单化”的本领,但有些句子讲的也不得对。“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就不是完全对的。
5、我们要把正确的美德牢记心中,用他们来装点祖国,使我们的祖国更加美丽,文明。
6、即使在路上与长辈相见,要下车,下马,等长辈过去了再走,可也用不着百步啊!还有“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父母死后,是应该悲咽,可用不着三年不与夫妻同居,不吃酒肉吧!
7、这三句告诉我们,当长辈站着时小辈不可以自己坐下。长辈坐下时小辈必须坐下。在长辈面前不要大声呼喊,不出声这也不是件好事。
8、“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是弟子规全文的总叙,说明了身为学生应具备的良德,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很详尽的予以叙述。在家时首先须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在外时须行事谨慎、言而有信,为人应平等博爱,多亲近有仁德的人,在做完份内事后若有时间应积极学习有益的学问。
9、我很佩服《弟子规》的作者,‘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10、我们应该讲信用,这样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记得在思品书上,有一篇文章,是写宋庆龄的。宋庆龄小的时候,折纸折得十分好看,栩栩如生。有一天,他又在折纸,她的同学小珍看见了,羡慕地说:“你折纸折的真好看,明天我到你家去,你教我折纸,好吗?”“没问题”宋庆龄一口答应下来。
11、总之,榜样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我们应该时刻保持敏感,发现身边的好榜样,学习他们的优点,让自己不断进步。
12、您好,弟子规是一部经典的教育读物,它讲述了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学生和好的人的道理和方法。其中,榜样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
13、我们可以从弟子规中获得一些感悟:
14、《弟子规》的“出则悌”部分,主要说的是家中兄弟姐妹相处要融洽,对父母的孝心自然就包含其中了。而且这样会培养自己良好的习惯,能够更好的与他人相处。
15、读罢弟子规,我深感今人对于“孝”道的观念和行孝的方式远远不及古人,虽不要求要向古人那样对父母“扇枕”“温席”“尝药”,但尊重、感恩父母应是最根本的做法。对于现在的孩子在家父母不忍心管教,在校老师不敢管教,那么他们应该归谁管?怎样管?他们的未来会怎么样?不得不令人深思。
16、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顺顺承’这了了的二十四个字,把“听从父母的话”这段长篇大论浓缩成了两句精华,仅24个字,就让我们体会出要听父母的话。
17、其次,榜样可以给我们带来正能量。当我们看到身边的人勤奋努力、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等优秀品质,我们会受到感染,内心也会变得积极向上。这种正能量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18、最后,榜样可以让我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当我们看到身边的人遵守规矩、尊重师长、爱护同学等良好行为,我们会在模仿中逐渐形成这些良好的习惯。这些习惯会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
19、勤奋学习:弟子规强调勤奋学习,不断进取。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追求个人的成长和进步。这些感悟都是弟子规所倡导的优秀品质和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准则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20、初次背弟子规,只是跟着同学盲目的背,经过长时间的翻来复去,把这一段背熟,再背另一段。后来,时间紧了,只给十分钟,就要背十二小句,为了抓紧时间背,我懂得了理解意思,因为一了解意思,大体就背过了。
1、第二天,宋庆龄一家本来要去以为老奶奶家的,但宋庆龄想到了昨天答应小珍的事情,便没有去老奶奶家,自己一个人在家里准备了许多纸等小珍来,然而,小珍没有来,她失信了。但是宋庆龄一点儿也不后悔,她说:“小珍虽然没有来,但我做到了一讲信用的人!”就因为宋庆龄从小就有着优良品质,长大后成为伟人,受到了人们的爱戴。
2、诚实守信:弟子规教导我们要诚实守信,言行要合一。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坚持诚实守信的原则,不撒谎、不欺骗他人,做到言行一致。
3、以后我要多看弟子规,多学一些道理!。
4、是我们生活典范,让我看了深有体会。这本书是根据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它告诉我们很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有爱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看见了别人有进步,就要虚心向他学习,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慈。
5、孝即一切人伦的根本,“百善孝为先”是自古国人所赞赏的德行,善事父母是源于爱心的自然流露,孔子云“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可见孝敬父母是人之常情,是天经地义的事。随着社会的发展孝亲的观念和方式虽有所改变,但尊亲、悦亲、养亲的孝道精神,应得到重视与发扬。
6、友善待人:弟子规中提倡友善待人,不欺凌弱小。在现场中,我们应该友善对待他人,尊重每个人的权利和尊严,不歧视、不欺负他人。
7、凡出言,信为先-弟子规读后感
8、还有“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9、《弟子规》感悟
10、我比较喜欢这一段:
11、另外,“言必信,行必果”、“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等等,这些句子都具有很深的道理,值得我们深思。总之,《弟子规》是一本值得反复品味的经典之作。
12、我从这里才明白以前我做的都是错误的。
13、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而是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让别人无从评价。
14、《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之一,它教导人们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从《弟子规》中可以学到很多感悟,如:“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5、“凡出言,信为先。”这句在这麽多道理中,是对我印象最深的。他的意思是:人与人之间,只要是说出口的话,就要讲信用,不能食言。这让我想起了博玄说过的一句话:“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意思是:对人要诚心诚意,本来不相信,也会相信了;但对人虚伪无信,本来不相信,以后也不会相信了。
16、除了孝敬父母,弟子规中还写了一些礼仪。
17、孝顺父母:弟子规中强调孝道,教导我们要尊敬父母、孝顺家长。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珍惜父母的养育之恩,尽自己的能力去关心、照顾他们。
18、在这一部分里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言语忍,忿自泯”,意思是:说话时做到互相忍让,忿恨自然就消失了。兄弟姐妹之间是这样,与其他同龄人交往时不也应该这样吗?读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以前曾发生的一件不愉快的事。
19、我喜欢的是:
20、首先,榜样可以激发我们的进取心。看到身边有优秀的人物,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要去追赶他们,甚至超越他们。这种竞争的氛围可以帮助我们不断进步,不断提高自己。
1、尊重师长:弟子规告诉我们要尊重师长、恭敬师傅。在现场中,我们应该尊重老师、领导和长辈,虚心听取他们的教诲和建议。
2、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3、弟子规这本书非常有道理,在这本书中先把孝放在首位然后略带一些礼仪知识。
4、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时刻检视自己的行为,及时改正错误,不断进步。
5、我喜欢这一段是因为这两句写出了怎样对待父母才是孝。不过,我们现在都是家里的“小皇帝”什么事都要父母做,连吃饭都要父母喂所以父母也很疲惫。所以我们要像古代的人民一样孝敬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