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以下是一些关于待人接物的名言名句,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2、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篇》
3、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5、善与人交,久而敬之。春秋·鲁·孔子《论语·公冶长》
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里仁篇》
7、人生真正的成功,应该表现在行动上,表现在人生实践中,而不是靠名声、名望。
8、这些名言名句都强调了待人接物的重要性,提倡以真诚、善意和尊重的态度对待他人。希望你能从中汲取智慧,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9、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论语·里仁篇第四》
10、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论语·公冶长》
11、《论语》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著作,其中包含了许多格言名句。以下是其中的一些:
12、君子每日不断进取,进修德业,小人为了欲望,每日沉沦。
13、伯夷和叔齐不去挂念从前的仇恨,所以,别人对他们基本没有什么怨恨。
14、该说的时候不说,也不好,让人觉得城府很深,虚伪。
15、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尽心下》
16、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
1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子罕篇》
18、道虽然不同,但还可以成为朋友,不一定就非要成为敌人,但是要相敬如宾,尊重对方的思想和见解,求同存异,这才是君子所为。
19、以尊重他人为前提,以理解包容为态度。
20、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与他亲近。
1、儒家讲的礼,不仅仅是礼貌,但光懂礼貌还远远不够。
2、侍奉父母,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应当委婉的劝谏,自己的意见没有被父母接纳,也不应当违逆父母,不去抱怨。
3、吾日三省吾身。——《述而篇》
4、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论语.先进》
5、讷于言而敏于行,是个人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做事要敏捷,言语要谨慎,不懂的不要说,懂的也要少说,以免自取其辱。
6、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论语.子路》
7、《论语尧曰篇》中。
8、没有真本事,却爱自吹自擂说大话,是儒学的大忌。
9、巧言令色,鲜矣仁。——《公冶长篇》以上仅是《论语》中的一部分格言名句,这部书中还有更多的经典语录值得探索和品味
10、小人相反,给小人做事很难,但是取悦他很容易,只要摸清他的喜好就可以了,即使用不正当的方法,吃喝行贿送礼,他也会很高兴。当他任用别人的时候,他就会求全责备,因为小人的作风就是严于律人,宽于律己的。
11、孔子说:“人要不懂得礼,就没有安身立足之地”。
12、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
13、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论语·子路》
14、《关雎》这篇诗,虽是表达的男女之间恋爱的快乐,但是却没有一点放荡,虽然也有忧愁,但是一点没有哀伤的意思。
15、孔子说:“为了谋求自己的私利而去做事情,这样就会遭到很多人的怨恨。
1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篇》
17、这是孔子教育学生子路的话,与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名言同义,都是劝人不要不懂装懂,更不要不懂而乱发表意见。
18、君子只会去担心自己不能够学有所成,而不会去担心自身贫困。
19、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卫灵公》
2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路篇》
1、和气生财,善意待人。
2、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
3、子贡问怎么对待朋友。孔子就说,朋友有错误的地方,应该真诚中肯的劝告和引导,如果他不听就算了,不要再劝了,否则就会自取其辱,遭到朋友的怨恨。
4、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5、朋友的价值,最重要的一面就是“规过劝善”,有错误相互提醒纠正,互相勉励,但是劝善也要有一定限度,要适合而止,不能过犹不及。
6、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下》
7、小人则相反,虽然表面上称兄道弟,一团和气,却是面和心不和,各打各的小九九,不能真正团结一致,办成大事。
8、这就是艺术的最高形式和境界。
9、这也是做人修养的一个基本原则,有的人总是不等别人把话说完,他就急忙跳出来发表意见了,这就是毛躁,爱出风头,让人讨厌。
10、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1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12、君子对于他所不知道的东西,就姑且存疑,不乱发表意见。
13、儒家思想,是先秦诸子百家 学说之一。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 ,后来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
14、立身修道,是为人之本,无论做人做事,都要以德行为根本。
1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述而篇》
16、怎么养心?那就是清心寡欲,减少自己的欲望,越少越好,甚至连养生的欲望都不要有,这才是最好的养生。
17、孔子说:“对千里马来说,不要称赞它的气力,应该称赞它的品质“。
18、言必有中,也是修行必备的一种谈话艺术。
19、礼,最主要是一种规规矩矩、恭恭敬敬的做人态度,是个人修养中必备的品德。
20、儒家立身处事的名句主要有: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篇》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而篇》
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公冶长篇》
5、孔子说:不知道天命,就不能做君子;懂得礼仪,就不能立身处世;不会分辨别人的言论,就不能了解人。
6、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论语.宪问》
7、《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处世智慧。其中四大智慧包括:
8、人而不仁,如礼何?——《子路篇》
9、礼的重要性甚至超过智慧和知识。
10、待人以心,不待人以貌。
11、待人如水,温润而不失本色。
12、一、仁爱之道:强调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关心他人的利益和福祉。
13、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春秋·孔丘《论语·里仁》
14、士人不可以不弘大而坚毅,因为他们需要肩负七重大的事情,而且道路还很遥远。
15、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
16、这是《论语》一书的收官经文,也是孔子对我们的最后增言,更是对《论语》一书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为人处世的道理很多,但这几句话可谓是点睛之笔。这几句话权作是《论语》一书的总结名言吧。
17、无论工作还是学习,做人还是做事,都应该放远眼光,注重积累,厚积薄发,水到自然渠成。
18、以真诚换取真诚,以善良感染善良。
19、儒家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20、子曰: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1、君子上达,小人下达。春秋·鲁·孔子《论语·宪问》
2、二、中庸之道:主张保持适度和平衡,避免过分的极端行为和情绪。
3、以善待人,以宽容待己。
4、这是区分君子和小人的标准,君子重义而轻利,小人重利而轻义。
5、一个君子应该洁身自好,出污泥而不染。在贫穷时就坚守好自己的品德修养,在得志时,就应该帮助天下众生,广行善道。
6、有的人虽然不爱说话,但是只要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
7、这句话非常生动地描述了君子和小人对待人的风格。帮君子做事,做事容易取悦他难。若想用不正当的方法取悦他,比如送礼、请客等,他肯定不会高兴。
8、以诚待人,以信待人。——《论语》
9、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论语.颜渊》
10、在小的事情上不能够容忍,就会打乱全局的谋划,懂得隐忍克制,是处世的根本方法。
11、君子和别人相处,虽然他们人生观和对事物的见解不同,但是他们还是可以求同存异,和睦友好,互相尊重。
12、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13、三、诚实守信:强调言行一致,言出必行,保持诚实和信用。
14、君子和小人谋利的关键区别就是看手段,君子靠的是自己的本事和辛勤劳动所得,是正当途径得来,小人以坑蒙拐骗、投机取巧为能事,是歪门邪道得来。
15、有智慧的人既不会失去朋友,也不会说错话。注意言语轻重,当说则说,不当说则不说,不能任性而为,否则将会带给自己无尽的烦恼。
16、待人宽厚,心胸开阔。
17、可以和人家谈的话,你却不说,这样就容易失掉朋友;不可以说的话,你却跟人家说,这就是不会说话。
18、子曰:不知礼,无以立也。《论语.尧曰》
19、在与朋友交往的过程中,即便交往的时间很久,也不可以怠慢朋友,应当像刚交往的时候一样敬重。
20、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