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语录大全

苏轼游庐山写的名句是什么 122句文案

时间:2024-06-14 19:00:49 语录大全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雕弓挂壁耻言勋,笑人渔樵便作群。

3、《初入庐山三首》苏轼

4、人间俯仰三千秋,骑鹤归来与子游。

5、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

6、十七日,吴兰雪带着廖雪鹭和小和尚朗园来,大声喧笑着,推门直入。于是大家一起上黄岩峰,侧身踮着脚步越过文殊台,俯身欣赏瀑布飞流直下,一直望到看不见为止。登门求访黄岩寺,踩着乱石去探寻瀑步的源头,迎着汉阳峰向上,到路行不通了才停下脚步。重又返回宿于秀峰寺。吴兰雪去瞻云峰,而一微头陀去九江。这天夜里下起了大雨。算来在山中已经五天了。

7、怒移水中蟹,爱及屋上乌。

8、先生岂我辈,造物乃其徒。

9、“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

10、《初入庐山三首》

11、法师逃人入庐山,山中无人自往还。

12、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13、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14、廓然归何处,陋矣安足戡。

15、乱云欲霾山,势与飘风南。

16、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17、亭亭紫霄峰,窈窈白石庵。

18、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19、嘉庆十八年三月十二日,我因有事渡过鄱阳湖,泊船左蠡。十三日,船停靠在星子县境,于是便前去游览。这一天前往白鹿洞,眺望五老峰,穿过小三峡,停驻于独对亭,打开锁,在文会堂止息。那里有一棵桃树,桃花正开;右边有一株芭蕉,蕉叶才刚刚抽出。月出以后,沿着贯道溪,经过钓台石、眠鹿场,转向右走到后山。成千上万棵松树和杉树象屋上的桁梁那样,横贯在五老峰的山脚处。

20、远观西北三千届,近睹江南十二州。

21、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22、绵绵不绝微风里,内外丹成一弹指。

23、先生本全德,廉退乃一隅。

2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5、好景一时观不尽,天缘有幸再来游。

26、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27、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28、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29、一曲清商近尤好,五陵豪气未全衰。

30、应同柳州柳,聊使愚溪愚。

31、两个人在一起,同化对方/求同存异/保持现状,哪种方式能在一起走得更长远些呢?

32、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北麓.西林:即庐山西林寺.缘:同“原”因为;由于.此山:这座山,指庐山.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各不同:不相同.题:书写;题写.侧:从侧面看.识:看清楚.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注:是只缘身在此山中,不是只愿身上此山中。

33、暴雨破坱圠,清飙扫浑酣。

34、因抛彭泽米,偶似西山夫。

35、雁没失东岭,龙腾风西龛。

36、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37、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

38、如今不是梦,真个在庐山。

39、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

40、红蕖纷欲落,白鸟时来下。

41、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42、五马亲来看射虎,不愁醉尉恼将军。

43、旧书不厌百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44、《望庐山瀑布·其二》

45、和子由渑池怀旧

4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47、诗人在思索着,探求着,人个深刻的哲理也随之在心中孕育着。

48、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49、十五日,走过万杉寺,在三分池喝茶。离秀峰寺还有一里路左右,就望见瀑布悬挂在半空中间。等进了寺门,于是朝西面瞻望青玉峡,仔细地观望香炉峰,在龙井洗手。寻求李白的读书堂,未能找见。返回,在秀峰寺内过夜。

50、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51、山西旧将本书生,归老岩间未厌兵。

52、逝将走庐阜,计阔道愈密。

53、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这位被历代文人所推崇的具有多方成才能的文学家,在往游庐山之前,有关庐山的一些优美传说曾深深地激动过他,苏轼数次登庐山。

54、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55、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56、读书庐山中,作郡庐山下。

57、比年三见之,常若有所适。

58、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59、由不同的人来看,又会得出很多不同的结论。

60、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

61、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62、《望庐山瀑布》这首诗全诗的意思是太阳照耀香炉峰生出袅袅紫烟,远远望去瀑布像长河悬挂山前。仿佛三千尺水流飞奔直冲而下,莫非是银河从九天垂落山崖间。

63、二年阅三州,我老不自惜。

64、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65、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

66、苏轼写庐山的诗有《题西林寺壁》《出入庐山》《登庐山怀李十使君渤》《过庐山下》《过圆通诗》《登庐山》《送芝上人游庐山》《送蹇道士归庐山》《和庐山上人竹轩》和《和庐山上人竹轩》。其中最有影响力的诗是《题西林寺壁》。它也有禅意深在其中,看的角度不一样,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景象也不一样。

67、而他的《题西林壁》,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成为充满辩证哲理的名句。这首诗不发滔滔议论,却说出了不少人心中想说而不说不清楚的哲理。不同的人,用不同的心境和不一样的角度,看一件事情,得出来的结论可能会有千差万别。

68、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

69、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70、劳师向竹颂,清是阿谁风。

71、世俗眩名实,至人疑有无。

72、饮湖上初晴后雨

73、独择其尤(者作二首。

74、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

75、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

76、洞外复空中,千千万万同。

77、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

78、十六日,去瞻云峰,迂回取道绕行过白鹤观。随即到了归宗寺,观赏了王羲之的墨池。再往西去,探访栗里的陶渊明卧醉石,卧醉石比屋子还高大,正对着涧水。途中寻访简寂观,但没有前去。返回,住宿在秀峰寺,遇见了一微头陀。

79、《望庐山瀑布》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这首诗的全诗的意思是太阳照耀香炉峰生出袅袅紫烟,远远望去瀑布像长河悬挂山前。仿佛三千尺水流飞奔直冲而下,莫非是银河从九天垂落山崖间。

8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81、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82、往者一空还者失,此身正在无还间。

83、五老数松雪,双溪落天潭。

84、老芝如云月,炯炯时一出。

85、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86、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87、《送蹇道士归庐山》

88、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89、望庐山瀑布千古名句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意思是壮观的瀑布从高处急冲直流而下,真使人怀疑这是从天上倾泻下来的银河。这两句诗写出了庐山瀑布向下倾泻的磅礴的气势。

90、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91、可怜荟蔚中,时出紫翠岚。

92、坐令此溪水,名与先生俱。

93、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山头水自流。

94、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95、岂知世外人,长与鱼鸟逸。

96、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97、犹思隐居胜,乱石惊湍泻。

98、雁没失东岭,龙腾见西龛。

99、肩舆已弃蹑风骓,旧物犹存杨柳枝。

100、自昔怀清赏,神游杳蔼间。

101、予过庐山下,云物腾涌,默有祷焉。

102、万里长江飘玉带,一轮红日滚金球。

103、遂即世所知,以为溪之呼。

104、团团如磨牛,步步踏陈迹。

105、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106、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107、多情却被无情恼。

108、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109、卧闻布水中宵起,错认边风万马声。

110、吾生如寄耳,出处谁能必。

111、《送芝上人游庐山》苏轼

112、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113、虽云默祷应,顾有移文惭。

114、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115、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116、心无天游室不空,六凿相攘妇争席。

117、物之有知盖恃息,孰居无事使出入。

118、平湖浸山脚,云峰对虚榭。

119、庐山处于浔阳江和鄱阳湖交会的地方,围绕着它的三面都是水。凡是大山得到水的衬托,能抵得住它的气势,让它涌荡腾跃,就称得上灵气所钟。而江和湖的水,吞吐进出,平稳宽阔,与海水不一样。所以靠海的山岭大多显得雄壮深沉,而庐山具有清逸动人的景致。

120、江南千万峰,何处访子室。

121、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

122、江城子·十年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