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3、人之于文学,犹玉之琢磨也。《荀子•大略》
4、•一个成功的教师不会为难任何一个学生,也不会放纵任何一个学生。
5、•只是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受骗,只是空想而不去读书,就会缺乏信心。
6、尽一分心,做一日事,不计成败。
7、不随众人之喜惧为喜惧。
8、成事之道:以专而精,以纷而散。
9、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
10、三、学风如何,我以为是和政治状态及社会情形相关的。
11、出自:林砺儒《林砺儒教育文选》
12、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稼说送张琥》
1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4、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1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译:温习旧知识能有新收获,便可以做老师了。
16、译:人们对于文化知识,要象雕磨玉石那样精益求精。
17、曾国藩的经典处事名言有:
18、书籍是人全人类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19、二、要救国,救法是教育。救国须改造中国,改造中国先改造人。
2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
2、凡事,做一节,说一节。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礼记•学记》
5、四、教育的对象是文化生长。教育若能陶冶人格而推动社会生长,便算尽了能事,此外实在别无捷径。
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7、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别林斯基
8、译:天资聪颖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9、凡事不可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10、•教师是天底下最为特殊的职业,今日的师德水准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
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13、择一术以坚持,他术不可全废。
14、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译:历来求学的人一定要有老师。老师,就是传授道理、讲解知识、解答疑难。
15、•不是铁器的敲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粗糙的石块变成了美丽的鹅卵石。
16、从波平浪静处安身,莫从掀天揭地处着想。
1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8、治学求进: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
19、在曾国藩看来,任何事情都不能等到明天,今日事今日毕,否则日积月累,终会造成累疾而难以消除。所以他要求自己的子侄们要有时间观念,学会珍惜时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只要有勤奋的精神做保障,就可以勤能补拙。
2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1、曾国藩这句话,适用于各行各业的不同人士,一个人但凡每做一件事,只要做到精神专注就能做好,如果杂乱无章必然做事无成。当代的生活繁杂多变,无论学习还是工作,很多人都会被眼前的一些迷雾所遮蔽,迷失了方向,左顾右盼,忽视了专注的巨大力量。“以专而精,以纷而散。”提醒我们,专注能够帮助我们拨开迷雾,在充满荆棘、坎坷的人生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敞亮。
2、出自:张伯苓《张伯苓教育言论选集》
3、曾国藩这句话看似胸无大志,其实不然。“一个人要在波平浪静处安身立命,不要把自己置身于风口浪尖之上。”做人做事,只有先在波平浪静处站稳脚跟,才有可能应付波涛汹涌的险境。换句话说就是,只有先埋头苦干,做好自己的事业,过好自己的日子,才能尽自己的努力去改善周围的生活环境,伸张正义,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从而做到“兼济天下”。
4、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5、•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6、——苏轼《东坡文集事略》
7、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译:如果你想要成功到达高耸入云的知识山峰的山顶,勤奋就是那登顶的唯一路径;如果你想在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里畅游,耐心、尽力、刻苦的学习态度将是一艘前行的船。
8、曾国藩为人一生求稳,“首先谋求的是稳妥顺当,然后再谋求战术变化。”他要求子侄们做事要沉稳,凡事要考虑好了再去做,“磨刀不误砍柴工”,即便因为思考而耽误了一些时间,也好过因为冒进而铸成的大错,使得前功尽弃。这句话提醒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事先考虑周全,不仅要有稳重的态度,还要有灵活的应变能力,这样,做起事来就能临危不惧、处变不惊。
9、濯去旧见,以来新意。
1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12、•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壮而勇敢。
1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14、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
15、出自:鲁迅《两地书·二》
16、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1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1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19、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
20、译:温习旧知识能有新收获,便可以做老师了。
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2、图片来自网络。
3、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
4、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冯梦龙
5、译:玉如不琢磨就不能成为器物;人如不学习,就不懂道理。因此,古代贤君,建国治民,都把教育放在首位。
6、一、中国教育之两大需要:一为发达学生之自创心;一为强学生之遵从纪律心。
7、先求稳当,次求变化。
8、应该随时学习,学习一切;应该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知道一切。——高尔基
9、•走近每一个学生,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扬长避短,因材施教。
10、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2、不贪财,不失信,不自足。
13、译:历来求学的人一定要有老师。老师,就是传授道理、讲解知识、解答疑难。
14、苏轼关于治学的名言有——
15、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16、人之于文学,犹玉之琢磨也。《荀子•大略》译:人们对于文化知识,要象雕磨玉石那样精益求精。
17、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18、•读过一本好书,象交了一个益友。
19、出自: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选》
20、•教育能培养出人才,也能压抑人才,所以教育者要时时处处谨慎从事。
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3、曾国藩强调,做事要过得硬,只有用尽自己的每一分心来做好每一天的事,至于成功和失败,就不要太计较了。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害怕失败,这是人之常情,但是,还没开始做事,就思前想后,顾忌这儿忧虑那儿,每走一步都小心翼翼、战战兢兢,这样反而会失去许多机会,不能放开手脚大胆地去做事,其结果只能是失败。做事只有不计成败,把注意力放在所做的事情上,专心做好,其结果肯定是成功的。
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译:天资聪颖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6、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冰心
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8、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9、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陈寿
10、五、教育必须是科学的。这种教育是没有地方能抄袭得来的。我们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根据客观情形继续不断的把它研究出来。而且,这种教育的内容也必须包含并着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否则不得前进。
11、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
12、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1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14、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托尔斯泰
15、曾国藩认为,人的意志决定人的成败,意志力是一种心如鼎镇、志如磐石的态度和品质。一个人应该做到“不会跟随大家的欢喜而开心,也不会跟随大家的担忧而害怕。”人生之路,犹如逆水行舟,需要人们以极大的意志力去支持,坚持就是忍耐,在艰难困苦面前,不能退缩,只有受的住苦,才能品得到甜。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只有那些意志力坚定、经得起痛苦煎熬的人,才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
16、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7、兼取众长,以为己善。
18、•教师应该善于挖掘孩子的潜能,培养他们包括学习能力在内的多方面能力。
19、青年人治学,要注意把知识面搞得宽一些
20、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