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苦人哪,自小东奔西跑的,什么不得干?干的营生多,经历的也古怪。”
2、心照不宣:小明和小李有一些默契的事情,不需要说出来,心照不宣。
3、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
4、守株待兔:小农民守在一株树旁边等兔子,结果却没等到,反而错过了种树的好时机。
5、哄堂大笑:宋朝有个叫冯相的官员,买了双新鞋。同僚问多少钱买的?他抬起左脚说900。同僚惊奇地说:我怎么花了1800呢?冯抬起右脚说这个也是900。满屋子的人都大笑起来。
6、纸上谈兵:小明喜欢看军事书籍,但从未实际参加过战斗,所以只是纸上谈兵。
7、那告状的两兄弟知道韩延寿的上述举动后,深为之感化。他们俩痛心疾首地流着泪,赤身前往馆舍向韩延寿请罪。
8、孟子,战国时期,孟子全心全意
9、指鹿为马:小明故意说错了事实,想让别人相信自己的谎言,指鹿为马。
10、守株待兔、刻舟求剑、揠苗助长、掩耳盗铃、买椟还珠。
11、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12、【翻译】: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上掉到水里,就契那船说:‘这宝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的。船已经走了,而剑不走,这样寻找宝剑,这不是糊涂吗?
13、画龙点睛:小明画了一幅龙的画,但觉得还不够完美,于是点了一下睛,画面立刻生动了起来。
14、还是妻子明白,看到两根灯芯同时燃烧,挑出一根
15、滥竽充数战国时,齐国有一位喜欢寻欢作乐的国君叫齐宣王。
16、《围魏救赵》
17、其中一个说:“我弟弟占了我的耕地。”
18、车水马龙:小明看到市区里车水马龙的景象,感到非常壮观。
19、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20、成语家教讲的就是母亲教子的故事。相传,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位名叫孟母的贤母。孟母常把儿子提到高山上观看齐国的南面,并告诉他:“南面是齐国,是一个有文化和习惯的国家,你应该向他们学习,取长补短,不能落后于别人。如果不好好学习,就不能达到赶上他们的目标。”
1、第二个侄子问:有没有钱放在哪里而没有解释?
2、掩耳盗铃:小偷来偷东西,但把铃声掩盖住后,还是被发现了。
3、画饼充饥:小明饿了,但手头没有食物,于是画了一张饼图来充饥。
4、【翻译】:宋国有个人嫌他种的禾苗老是长不高,于是到地里去用手把它们一株一株地拔高,茫茫然回家,对他家里人说:‘今天病了,不过,我总算让禾苗一下子就长高了。’他的儿子急忙跑去看的,禾苗已全部于死了。”
5、画地为牢:小明在地上画了一圈,把自己关在里面,做了一个简易的牢房。
6、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版本,编者为崔钟雷,编选的内容包括3字和4字成语。目前这个版本市面上少见。
7、西汉昭帝时,燕人韩延寿在左冯翊担任太守。
8、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9、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10、【出自】:《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11、两头蛇:小明在路上碰到了两条蛇,一条往左走,一条往右走,让他很犹豫。
12、【解释】:掩:遮蔽,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13、狼来了:小羊妈妈教育小羊不要轻信陌生人说的话,否则会被狼吃掉。
14、胸有成竹:小明准备参加比赛,因为有充分的准备,所以非常有信心。
15、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师传授,但是,一个进步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
16、狗急跳墙:小狗被其他动物追赶,不得已跳到了墙上,但还是被抓住了。
17、《退避三舍》
18、孟子对杨朱和墨子的评价是这样的:杨朱是我的拥护者,即使他身上的一根汗毛能造福全世界,他也不会这样做。墨子提倡博爱和对世界上所有人的爱。即使他擦亮了头,摔断了脚,只要对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有好处,他也愿意这样做。民间故事2:
19、【解释】: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20、与此同时,有一位名叫杨朱的哲学家,他反对墨子的博爱,主张重视生命和自我,重视保护个人生命,反对他人侵犯自己,反对他人侵犯自己。
1、小学生都应该懂的故事。成语典故:东奔西跑。
2、关于动物类的成语故事,如:九牛一毛,龙腾虎跃,一马当先,三羊开泰,虎头蛇尾,龙马精神,马到成功,羊入虎囗,金鸡独立,猪狗不如,鼠目寸光,守株待免,笨鸟先飞,鸟语花香,指鹿为马,兔死狐悲,狼心狗肺,狐朋狗友,鸡飞狗跳,狼狈为奸,虎狼之势,如狼牧羊,惊弓之鸟,鱼目混珠,羊质虎皮,画蛇添足。等等。这些都实合四五岁小朋友。
3、杯弓蛇影:小明拿着弓箭在林子里打猎,却被自己的影子吓坏了。
4、成语故事做成视频不侵权。成语故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不是为任何个人所占有的,因此你将流传久远的成语故事做成相应的视频是你的自由,你也在向广大网民推广文化自信的重要性,这不仅不会构成侵权行为,还是一种很积极的正能量表态。
5、心有余悸:小明经历过一次惊险的经历后,一直有一种后怕的感觉。
6、有一次,墨子的学生秦十力问杨柱:“你拔下身上的一根头发,它会造福全世界的人,你会拔吗?”
7、拔苗助长:小农民急着要让庄稼长大,于是一棵棵拔起来看,结果庄稼都死了。
8、这件事,对韩延寿触动很大。他十分惭愧地说:“我作为太守,是一郡之长,不能教化百姓,以致今天民众间发生骨肉争讼。这既伤风化,又使贤人孝子受耻。其责任在我身上,我应退职让贤。”
9、狐假虎威:小狐狸假扮成老虎,吓唬其他小动物,但最终被揭穿了。
10、专心致志: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人们称奕秋。他有两个徒弟,一个专心好学技艺提高很快;另一个上课时心不在焉,棋艺没有丝毫进步。这个故事指的是要用心专一,注意力不要分散。
11、【解释】: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12、雪中送炭:小明在寒冷的冬天里,得到了一些暖和的东西,感到非常感激。
13、有一次,他到高陵县巡视,碰到兄弟俩向他告状。
14、世界上的问题永远不能靠拔掉一根头发来解决!
15、《一鸣惊人》
16、韩延寿见他兄弟俩已觉醒,并决心痛改前非,这才稍有喜悦之色;但他从这件事看到了自己身为太守而未能尽到责任的过失,也不禁仰天垂泪。
17、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18、眼疾手快:小明眼疾手快,抓住了一只落在地上的小鸟。
19、【解释】:揠:拔。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20、拍马屁:小明为了讨好老师,总是拍马屁,但最终被同学们看不起。
1、【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2、鸟滑李补充道:如果可以,你愿意吗?
3、古代有一个富人。每个人都叫他六叔。他非常吝啬。他太累了,因为整天剥削穷人,他病倒了,差点晕倒。
4、《负荆请罪》
5、【翻译】:楚国有一个人卖的珍珠在郑国的,为木兰的柜,用香料把椒,缀以珠玉,用玫瑰装饰,编辑把羽翠。郑国人买了他的柜子后返回的珍珠。
6、一箭双雕:小弓箭手一箭射中了两只鸟,非常厉害。
7、龟兔赛跑:小乌龟和小兔子比赛跑,小兔子一开始领先,但最终输给了小乌龟。
8、【解释】: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9、另一个说:“这地本来就是爹妈在世时分给我的,哥哥不讲理,硬说是分给他的。”
10、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11、成语故事出处,杨朔《雪浪花》:
12、【出自】:《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3、哭笑不得:小明做错了事情,被父母责备了,他想哭,但又想笑,感到很矛盾。
14、《老马识途》
15、经常购买儿童启蒙读物的家长老师,可能比较熟悉这个名字:崔钟雷,他是著名的儿童图书撰稿编辑,编写过很多儿童启蒙图书,集中在学前知识和启蒙道理方面。
16、然后六叔才稍稍松了口气突然,垂死的六叔哭了,靠在妻子的耳边和她说话。他说:当我死的时候,我可以把我留下的两张卫生纸给前来悼念的亲戚。我死后,不要用棺材来装我,挖个坑把我埋了我死后,不要请和尚念经。我将在黄泉下吟诵佛经。我死后,我剥了皮,卖给了一个鞋匠。我把头发拔了出来,卖给了制作刷子的人。如果我没有失,我不会拔掉一根头发,也不会失去它。它形容我极其自私
17、守口如瓶:小明知道了一个秘密,但不敢说出来,一直守口如瓶。
18、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19、《防微杜渐》
20、成语拼音:dōnɡbēnxīpǎo。
1、抱头鼠窜,狐假虎威,揠苗助长,画蛇添足,井底之蛙,小题大做,自相矛盾,鸡犬不宁。这八篇故事虽然简短,但是寓意深刻,能够让幼儿们从中学习到做人处事的道理和方法。例如,故事“狐假虎威”告诉孩子们不要欺负弱小,因为有一天你也可能会遭遇和自己一样的困境;故事“井底之蛙”告诉孩子们要多走出去看看,才能拓展自己的视野和见识。这些故事的可以让孩子们思考如何将所学到的道理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2、宋朝有个著名的画家叫文与可,特别擅长画竹子,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为了画好竹子,他在自己房前屋后种了许多竹子,一年四季,他都在仔细观察竹子的形态和变化。所以每次要画竹子时,他的胸中就已经有了十分生动、逼真的竹子形象了。
3、井底之蛙:小青蛙生活在井底,以为那是整个世界,不知道外面还有更大的天地。
4、《纸上谈兵》
5、画蛇添足:小明画了一条蛇,但他觉得不够好看,于是又加了几笔,结果弄巧成拙。
6、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7、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8、《卧薪尝胆》
9、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
10、孟子后来成为了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很多关于教育的观点和贡献。从孟母教子中,我们得出了一个启示,就是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要注重家庭教育,培养孩子的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11、汉和帝刘肇即位后,窦太后掌权,她的哥哥窦宪被封为武阳侯,权力越来越大。丁鸿直言不讳地对刘肇说大将军武阳侯窦宪仪仗太后的势力,包揽朝政,这是朝廷的隐患要及时清除。汉和帝采纳了丁鸿的意见,罢免了窦宪等人的官职。
12、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13、成语解释:指到处奔波。
14、闭门思过,比喻关起门来反省自己的过错
15、《胡服骑射》
16、【翻译】:百姓有到钟的,想要背着它逃跑,那钟大不可辜负。以椎诋毁他,钟是一样的声音。怕别人听见他而剥夺自己的,突然捂着自己的耳朵。
17、破釜沉舟:小军队只有一口锅,为了不让敌人得到,决定破坏锅,舍弃所有食物。
18、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
19、【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20、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指到处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