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比如平安好医生、阿里健康、丁香园、春雨医生、好大夫在线等等。
2、说起原因,人家说:”我本来就要考虑辞职,但感觉老板对我们员工一点都不尊重,我就没有必要继续熬了,不如早点离开。“
3、前几天我和一家小公司老板聊天,说起疫情的事情,开始我们聊着聊着还挺投机,大家都认为这次疫情对企业的影响挺大,确实生存不容易。
4、另外健康160上线的“全国新冠肺炎确认病例到访小区”,对我们来说还是很实用,可以通过平台实时查询确诊病例的活动轨迹,至少能寻求心理上的踏实感。
5、而在各大医疗平台上,有上万名的专业医生在提供问诊服务,可以想象,通过互联网平台输出的医疗资源,能够为多少患者提供帮助。
6、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老板不珍视自己企业最重要的财富,那么想把企业做大做强就很难。
7、而互联网科技,也必将为人类健康贡献更多的力量。
8、我想起以前曾经在一家公司短暂工作过几个月,那家公司的老板对待员工就是不屑一顾,开员工大会时都公开地说,”要是没有企业,你们出去谋生存都很难!“
9、但是这一次,不用慌。早在1月下旬,就已经有很多互联网医疗企业上了“在线问诊”服务,而且很多是免费的。
10、面对疫情,心里很难受,祈祷一切安好,我是一个普通人,唯一能做的就是听专业人士的建议,不给国家添乱,我每天宅在家里,玩面粉打发时间,可以练习做各种馒头给儿子吃,希望目前让人忧心仲仲的疫情早点过去,国泰君安,事情顺心
11、我也碰到过一些口无遮拦的企业领导,但如果你去观察,这样的领导其背后的公司往往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12、互联网医疗发展至今,差不多有10年了,但市场占有率不到3%。
13、在线问诊的医生,很多都是利用自己的休假、休息时间来提供服务。
14、因为他的话,他的思想就代表了一家企业的价值观。
15、护士抗议感悟与心得:接受任务之初,我觉得这只是一项特殊的工作,是一名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的职责,毫不犹豫,背起行囊就赶赴集结点。
16、健康人如果有点小毛小病,还能熬一熬。但作为这种慢性病患者,他们一旦停药,轻则可能病情加重,重则甚至危及生命。
17、大家知道,慢性患者的用药,基本都是处方药,一般医院只开一两周,如果医生好说话一点,开到1个月算是长的了。
18、在前线和同事们工作一个多月来,我得到党组织的关怀,领导的指引,团队的帮助,个人能力也有所提高,特别是读了师理事长的家书,我感触更多,对战胜疫情充满信心,对未来的理想追求更清晰明确。
19、这就说明了员工是有血有肉有情感和灵活的,企业善待员工,员工也同样会善待企业,所以别再仗着自己领导的身份说这种话了。
20、疫情什么时候结束似乎有点遥遥无期,现在很多慢性患者估计都开始面临药荒了。
1、还看到一个比较实用的功能,在阿里健康的发热门诊里,可以查看离自己最近的3家发热门诊医院,直接导航就能到,不过这个功能目前好像只有北京可以使用。
2、要知道,如今职场上大部分都是80、90后的员工了,他们这代人家庭条件不错,自己学历也好,能力也有,老板要是想”员工善待单位“就一定要先好好”善待“他们才行!
3、二、如果疫情只让领导得出了这样的感悟,恐怕这家企业维系不久
4、我有一个朋友,住的小区发现了三户从武汉回来的人,其中有一户全家都被感染隔离了,小区实施封闭式管理。两个星期下来,他已经精神崩溃了,每隔2小时就拿着额温枪对着自己的脑门扫射。有一天,38°,急得哭。
5、员工是老板花钱请来的没错,从劳动关系的角度看双方就是雇佣关系。
6、疫情当前,守望相助,类似这样的案例太多了,每次看到,鼻子都会发酸。疫情面前,我们很无奈,但我们应该永远充满信心,因为有很多人,都在为了胜利,一刻不停在努力。
7、这是一个很恐怖的数据,这么多慢性患者,这么高的死亡率,如果不能解决药的问题,会是什么样的后果?
8、这涉及到消费、支付、物流、商家资源等各个环节,也只有像阿里这样的企业,才有做这件事的运营能力和技术优势,才能做到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上线和推广。
9、互联网,真是一个创造奇迹的地方。遥想17年前,你要买药,唯一的途径就是被逼着瑟瑟发抖去医院买。
10、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有个40岁的赵智刚医生,被确诊新冠肺炎轻症,而他在家隔离治疗期间,还在通过互联网平台,在线看诊,一天问诊200位。
11、比如,我们经常在网上能刷到的丁香医生的疫情科普内容,还有“疫情地图”和实时播报,也是出自丁香医生。
12、为人子女,我很能明白那种不知所措的焦急心情。
13、有一名武汉的女子,便是通过“缺药登记”,为63岁患有慢阻肺的父亲,找到了药品。此前,她还通过线上购药平台购买了另一种药,由于快递未复工,药品在广州趴窝。平台得知后,启动了一个应急方案,让她通过医生在线复诊开方,然后又再去协调物流和商家,最后药品成功配送到家。
14、若双方觉得不合适,也可以结束这样的劳动关系。
15、余姚市的汪远航医生参与了线上的义诊活动,他说“我们暂时没有条件去到湖北‘前线’,但至少可以通过互联网这一工具,来助湖北当地同行一臂之力。”
16、进入21世纪,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人才,一家不重视人力资源的公司,又怎么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呢?
17、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面对这样大的一次疫情,假如得出的感悟是”员工一定要善待企业“,我只能说感到悲哀。
18、以上,就是我关于这个话题的一些思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9、像我朋友一样因为恐慌而有问诊需求的,恐怕不在少数,毕竟,大家都一样,怕死。
20、老板的意思是,疫情下公司能不裁员,发点生活费,员工就应该非常感恩老板,要拿出200%的精力好好投入工作。如果自己不仁慈一点,他们到外面去都要喝西北风。
1、去医院,怕交叉感染,不去,万一已经感染了呢?
2、谁料这次会议后,就立即有员工提出离职了。
3、但“寻药”并不容易。
4、而同时,此次疫情,也在倒逼传统的医院转型。
5、互联网医疗平台还做了很多利民的实事。
6、还有线上直播,江西的张沛医生首次直播就火了,观看人数近10万,一个小时,他解答了100多个问题。
7、有些老板觉得,我出钱雇佣了员工,员工就得感恩,好好地给自己卖命。
8、对比其他很多的知名大公司,疫情下都在给员工发口罩、送温暖,也提倡不裁员、不降薪,难道不该学习下这些好公司的做法吗?
9、这样的问诊方式,大家都是喜闻乐见的。
10、但首先人与人是平等的,不存在谁前谁,企业给员工发工资,员工也兑现了自己的劳动价值。
11、下面,就这个话题,我个人再说几点自己的看法,仅供参考。
12、我查了一下相关的统计数据,我国确诊的慢性病患者有近3亿人,湖北就有1300万。而慢性病死亡人数占到总死亡人数的80%以上。
13、有数据曾经表明,企业员工的离职原因,绝大部分都是因为企业文化或者和上级的关系,真正因为收入的问题导致离职的并不占多数。
14、我国医疗资源分布本就存在供需不平衡的矛盾,而本次疫情,让传统医疗体系的矛盾集中性爆发,再加上政策的加持,互联网医疗突然走到聚光灯下。互联网医疗的优势也快速普及,更多的人愿意接受在线医疗。
15、根据统计,某平台在线问诊上线24小时,访问用户已近40万,医生人均咨询量为114人。在上线的第四天,问诊量超过10万人次,相当于33家实体三甲医院日均门诊量的总和。
16、一、单位和员工是共存的关系
17、相信在未来,互联网医疗将会成为“常态”,轻症线上问诊,重症线下医治将成为趋势,这样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也会让社会医疗资源的分配趋于平衡。
18、老板只在意自己付出的金钱,却没有看到员工给企业做出的贡献,心态上居高临下,即便员工受得了一时,也不会长久忠诚于企业。
19、除了买药,看病也是个问题。
20、疫情期间,在线问诊简直是普通患者的福音。你有症状了,先通过在线问诊,咨询医生的专业意见,问问接下来该怎么办,是不是有必要去医院。
1、刷到微博女王姚晨的转发,我瞬间又对马爸爸多了几份敬意。
2、这不仅能够减轻患者出门负担,消除恐慌情绪,避免交叉感染,也缓减了医院的治疗压力。
3、但更重要的是,有一些互联网的巨头愿意利用自身平台优势和技术优势,建设防疫的基础设施,为抗役提供了强大的后勤支援。
4、可到了后面,他讲了一些对员工的看法,我却不太苟同。
5、事实上,就全国而言,慢性药品并不紧缺,只是药企、交通、物流等都被疫情打乱了节奏,才导致在患者侧出现了结构性短缺的现象。
6、在移动互联网来临后,互联网技术成熟了,互联网巨头开始布局,但受限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C端还是没有规模发展,患者看病,还是习惯去医院排队。
7、拜托,这都2020年了!还拿旧社会的思维来管企业吗?
8、三、企业领导的发言往往代表了一家企业的价值观,务必谨慎
9、在线问诊平台,用另一种方式,将全国各地,心系武汉的医生,推上了前线。
10、我相信,你能感受到科技赋能的力量,还有他们人文关怀的温度。
11、我只能呵呵而止,老板要是都以这种心态看待自己的员工,恐怕员工也不会如他所愿,拿200%的动力去为其创造价值。
12、管理者在疫情下,思考的不是如何优化自己企业的组织架构,去激发员工的活动投入到复工复产,反而以一副”慈善家“的姿态去对待人才,这样的企业,即便熬过了这次疫情,恐怕也难以持久。
13、虽然我感到可惜,但是却很理解对方的心情。
14、前几天在网上刷到一个求助信息,一个网友的爷爷高血压的药只剩三四天的量了,现在武汉疫情严重,根本不敢出门去医院开药,附近的药店也都关着,网上买还得担心快递没有复工来不及。
15、一哥们儿实在忍受不了他一直在群里发“带着哭腔的嘶吼”语音,说道:我去NM,你在线问个诊行不行啊?
16、后来我特意去了解了阿里健康的“寻药”操作,除了湖北,其他地方的小伙伴也可以通过淘宝搜索“买药不出门”,去购买慢性用药。全国有50家顶级的药品生产企业强势加盟,来保障慢性药品的供给。
17、在这次疫情当中,切实感受到了很多互联网企业的社会担当,在捐款捐物上,互联网企业动辄上亿,表现亮眼。
18、要是哪个老板或者管理者说出这样的话语,不上了热搜也要成为网友们热议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