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随着小伙伴们事业的不断上升,相信很多人都成了领导,这时候就需要练就一副好口才,因为光有好的想法是不够的,必须要同时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大家才能真正了解到我们的内在思想。
2、但有些下属自以为很聪明,以为领导听不出来,利用与领导私聊时机,以“低级捧、高级黑”的方式,抬高自己,贬低竞争对手。比如,上次那次工作失误,张主管提出的那个方案,我开始提醒他了。张主管也是出于好心,想把事情办好,结果计划不如变化快,出现那么大失误,我也是有责任的,没有坚持提醒到底。
3、以上问题一般会在年中、年末评绩效时,领导约谈时会谈到。
4、这个属于实操类的,涉及到个人经验,想说的话可以直接说,这可以帮助部门其它同事提高工作效率,因为领导知道了,感觉有用,肯定会推广。
5、有的话,可以直接说。没有的话,可以说:目前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基本上当时就找小领导或同事当场就解决了,可能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没有搞明白,但现在也没有遇到,也就说不上来,在后期要是遇到,我想与同事沟通一下,解决这些问题应该不难。
6、行走职场,领导与亲信之间,总有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事情,需要上下级之间磨合默契。比如,领导让你去办一些特殊事情,虽然不需要嘱咐你不可外传,但你要清楚哪些事情做也就做了,你知我知,烂在肚子里,永远不再提起。
7、说了这么多,想必大家心里对于如何练就领导的讲话水平这个问题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规划,有书君认为,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可以练习讲话水平,多读书,多交流,自然而然自己的心态和素质就会改变提升,对我们的演讲水平有潜移默化的重大影响。
8、比如,领导让你调动一个人,用铅笔签字,你就要高度重视了。这种事情,你既要办好,更要嘴严,还要当好背锅侠。你千万不要在办理过程中,对有关人员说,这是领导交办的事情。你要以部门名义写出合理的申请,请领导签字后,积极推动办理。
9、关于不断积累
10、这个问题,对新人,是要求把没有学会,没有掌握的本岗位技能学全,学透。对于老员工,是要求学习更多的知道,展现自己的价值,比如跨部门的学习又或者是对本部门某项工作进行深耕等等。
11、关于脱稿讲话
12、关于气氛的把握
13、在讲话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各种情况,比如听众缺席、下属私底下开小差、对话题不感兴趣、开始纷纷离场或者一些硬性设施出问题等不完美的状况。
14、希望这些方法对小伙伴们能有所帮助,有书君与你,共同进步。
15、永远记住,不要以为跟领导关系好,就可以说私话,千万不要认为自己比领导聪明。领导高一级,掌握的信息量就比你大,领导知道你心里的“小九九”,但你永远不清楚领导手里的底牌。
16、最后有书君还想号召大家,脱稿进行演讲。为什么呢?因为稿件只不过是提醒我们思路的,不必跟着一读到底,即使那些话是我们想真正表达出来的,但是念出来的味道跟我们不看稿子讲出来的味道是大一样的,领导虽然需要威严,但一定程度上有些口头话会显得人情味满满,更能拉近和下属心与心之间的距离。
17、【一】公司里的是是非非。
18、有的下属,以为与领导走动得比较亲近,就以为关系已经很铁了,误认为领导能够帮助自己。有时候,单独与领导私聊时,就以为领导会挺自己,说话中就夹杂了对竞争对手的攻击。
19、办完之后,要把铅笔签字擦掉,此事就终结了,千万不要再领导提及。换位思考一下,你以后向领导聊这个话题,领导会认为,你是在邀功,或暗示领导什么,如果领导认为你在要挟他,当场翻脸不认人,吃哑巴亏的是你,因为并没有留下痕迹。
20、二是谈每个班子成员特色和亮点,以及突出业绩。
1、而且语速慢不太会让我们结巴,有书君之前在上学期间,在班级前演讲,由于过度紧张而导致自己语速太快,一下子想不起下一句要说什么,就很尴尬地卡壳在讲台上,最后还是看演讲稿后才知道如何收场。自此之后有书君就开始规避这一弊端,讲话声音放宏亮放慢,讲话要抑扬顿挫,懂得轻重快慢,心里自然从容不迫,底下的人也能听进去自己演讲的内容。
2、【三】你与竞争对手的矛盾。
3、大家都看过新闻或者演讲吧,仔细观察我们就会发现,这些发言人讲话的语速都比较慢,而且他们不着急着去赶快演讲完。
4、其实最重要的,最先需要达到的就是大家的信心了。既然是当众讲话,那嗓音就必须放宏亮,一旦内心坚定,我们的眼神就会透露出信心十足的目光。对于下属来说有激励作用,同时下属必然不会偷懒。
5、职场上有个潜规则,平常人并不知道。大多数领导都要掌握员工的动态,一般会安排几个信得过的人,注意收集一些“信息”。这些亲信,定期会向领导说一说员工之间的信息动向。这就是你发现领导不关心家长里短、但又非常清楚员工动态的内因。
6、有书君一直都相信:“一个人读过的书,走过的路,从小就会不知不觉沉淀在自身气质里。”换过来其实关于锻炼讲话水平也一样。领导的讲话水平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长年累月积累得出的结果。
7、一是谈班子是否团结是否有凝聚力战斗力以及工作突出成绩。
8、关于讲话方式
9、有书君认为,即使是领导,就算很忙了没时间准备演讲稿,在讲话之前也必须得去看看演讲稿的内容,最起码要把下属写的稿件通读几遍,对自己什么时候停顿,什么地方断句,什么地方可以插入案例和进行即兴演讲做到心里有数。
10、虽然在工作中遇到了不少的困难,但是与同事沟通后都能及时解决,总的来说,最近工作还是很不错的。如果问到具体的困难,可以根据自身的工作实际情况加以说明。
11、有书君认为,我们作为一个领导者,首先要理清楚工作的具体内容和先后顺序,然后才能迅速列好提纲,安排好讲话的轻重缓急。这样一来,手下们听的条理清晰,自然会懂我们的想法,对于团队后续的工作效率也会有不小的提升。
12、所以平时自己对某些观点,或者对某些词句可以去故意做一些积累。这样的话,就能够在演讲的时候立刻有素材,有故事。你们说,如果随便给我们一个话题,我们都能滔滔不绝演讲起来,那得有多么厉害,何愁用不在演讲上呢?
13、对于人员变动,可能是平行调岗,也可能是升职或降职调岗。
14、领导看亲信和下属是双标的。他用亲信传递内部信息,但他喜欢更自己亲近的下属是干将,多聊一些工作思路,合理化建议。你搞反了,就让领导翻脸不认人,认为你婆婆妈妈、心术不正,不堪重用。
15、在职场奋战的小伙伴们,几乎都被自己的领导单独约谈过,其实谈话下来后,也没有感觉有什么,但是在谈话前的几天或几个小时内,内心都是煎熬的。
16、四是谈对班子和班子成员以及工作的意见建议。
17、如果不看稿件就去演讲,很可能说着说着就不认识生僻字了,或者在意识到自己想法和文字描写并不一致,这时候再去改正就不好看啦。
18、可以如实回答自己遇到的难处,领导帮忙解决的话,很可能让自己以后的工作变得更加顺畅。比如:小王刚刚到公司不久,对公司的ERP系统并不熟悉,但经过多次向同事请教后,还是没有完全掌握其运用要点,希望公司能安排一次讲座,主要是涉及如何操作ERP系统。
19、有书君查阅资料,询问人们后发现,语速慢一点能让我们说出的话有分量感,而且自己也会有时间去准备下一句要说什么,没有局促感和紧张感,更能流利演讲。
20、对我们工作不满意时,也会进行约谈。比如最近一周犯的错,比前一二个月加起来还多,领导约谈,主要是了解具体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否是家里面出了事影响到工作了。
1、总结:无论领导怎么问,它都离不开工作,无须紧张。换个角度来看约谈这件事,我们都通过面试,成为了正式员工了,还怕约谈?再说了,领导约谈的目的主要是提升整个团队的效率,而我们作为其中一员,也就是领导提升的对象,我们应该感到高兴才对。
2、根据多次被谈话的经验来看,领导可能会问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如果我们提前打好腹稿,也就消除了自己的内心的不安,回答起来也更加的顺畅。
3、【二】领导私下交办的特殊事项。
4、临时增加工作,这种比较突发,要求各岗位人员迅速配合,而领导约谈,无非就是画下饼,让我们努力工作,有问题或困难时找领导解决。
5、当然领导平时,也会找一些人进行约谈,一般是人员变动、临时增加工作、对某人工作不满意等。
6、三是谈班子和成员存在问题或薄弱环节。
7、如果不想说,可以这想表达,在我个人来说,目前工作的流程还是比较完善的,暂时还没有发现更好的方案来优化目前的流程,我以后在工作中会多留意这方面,看是否还能进一步优化。
8、有书君认为这些虽然都是会影响讲话气氛的突发状况,但我们不能受到太大。作为领导者,一旦出现状况了,不能一味只专注自己演讲而忽略听众的感受,也最好不要去训斥下属,我们适当时候需要去适应突发状况,调整讲话的主题、节奏、语速、语气等各个环节,以达到救场。这样一来自己在下属心目中的地位更高了,危机情况也得到了很大缓解。
9、殊不知,在领导眼里,手心手背都是肉,你想借领导之手打压竞争对手,让领导非常反感。本来领导很你很近亲,这是你的特殊优势,是用来做好工作的,而不是让你利用这种关系“借刀杀人”的,领导最讨厌下属利用他达到个人目的。
10、像这类问题,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回答。
11、关于事前准备
12、关于心态和信心
13、我认为是少说他们不好,甚至可以都说他们的优点,因为同事的表现在领导心中早已有定论,无须我们去证实。如果确实有人针对你,而且还很明显的那种,可以稍微提点一下,不要说得太多。这些问题坑比较多,小心回答。
14、如果回答对你有所启发,请帮忙点个赞再走。
15、但是,领导又不太喜欢听太多的小报告,很简单,这些家长里短、是是非非,都是负能量,听多了惹人心烦意燥。领导有了信息源,就不喜欢听身边人唠唠叨叨聊这些破事。
16、跟领导相处,我最大的心得,就是如何说话的问题,哪些话能说,哪些话不能说。职场如江湖,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在领导面前,油嘴滑舌惹人嫌弃,闷葫芦也不利成长。有些人与领导不熟悉时,谨言慎行。一旦与领导走动得比较近,关系比较熟时,就容易越过安全边界,嘴上不把门,言多必失。跟领导关系再近,也不能说这3件事,小心领导翻脸不认人,吃哑巴亏的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