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最后两句意思是: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作者在诗中认为社会变革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所以他热情地呼唤:天公啊!请你抖擞精神,把各式各样的人才都赐给我们吧.
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宋陆游的《示儿》
3、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宋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5、这是《己亥杂诗》的第一百二十五首,被编入了小学语文教材中。“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一句成为了名句,广为人知。
6、主旨:抒发了自己辞官司离京时的复杂感情,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全诗移情于物,形象贴切,构思巧妙,寓意深刻。
7、.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形象地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且代落花立意,倾吐心曲,表现崇高的献身精神的句子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8、落红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④
9、九州生气恃风雷》最出名。
1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11、《己亥杂诗》欧阳修曾叹: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其实,《己亥杂诗》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诗句,又何尝不是一种新意呢?它不是表现了龚自珍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吗?
12、《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所作,与其说是诗倒不如说是一本诗集,因为它足足有三百一十五首。《己亥杂诗》的题材极为广泛,可以说涵盖了各种所见所闻所想,龚自珍大概是把毕生的感受都写成了《己亥杂诗》,把所有诗作都编进了这一本诗集中。
13、最后两句意思是: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更好起着培育花朵的作用。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14、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15、从结构上看,全诗分前后两部分,前两句为第一部分,后两句为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里,诗人以天涯、日暮、落花写出一片浩荡的离愁,以落花自况,赋予自己的身世之感;第二部分以落花为过渡,从落花——春泥展开联想,把自己变革现实的热情和不甘寂寞消沉的意志移情落花。
16、《己亥杂诗》的作者是清朝的龚自珍,共有诗315首。其五原诗如下:
17、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代王昌龄的《出塞二首》
18、《己亥杂诗》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抒情议论相结合,表现诗人离开京城豪迈、洒脱的气概的诗句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19、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先秦《渡易水歌》
2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也隐喻了诗人虽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命运。从而形象、贴切地展示了作者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
1、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
2、秦州杂诗二十首[唐]杜甫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
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4、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5、千古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其五清代: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6、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7、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8、都是龚自珍写的。
9、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0、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唐杜甫《登楼》
11、《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首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祈祷天神的口吻,呼唤着风雷般的变革,以打破清王朝束缚思想、扼杀人才造成的死气沉沉的局面,表达了作者解放人才,变革社会,振兴国家的愿望。
12、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
13、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14、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唐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
15、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6、然后代落花立言,向春天宣誓,倾吐了深曲的旨意。至此,诗中的离愁已变成崇高的献身精神,天涯、日暮、落花,已和春泥孕育的未来高度融为一体。从而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春天的憧憬,把读者带进一种瑰丽的、霞光艳艳的境界。
17、全诗以一种热情洋溢的战斗姿态,对清朝当政者以讽荐,表达了作者心中对国家未来命途的关切,和希望当政者能够广纳人才的渴望,具有很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很强的现实意义。
18、从字面看,花不是无情之物,落在泥土里成了绿肥,还可以哺育花。作者以花自喻,意谓自己虽然处境艰难,但忠贞报国之心始终不变;自信其高尚志节更能感召年青一代。这种“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伟大情操,令人肃然起敬。这正好比悲心回向、永远利他的大乘精神;而无论盛开的花、落下的花、还是地上的泥土,其实原本就是一体,只不过是随缘所处的位置不同罢了
19、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20、诗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千古名句。
1、浩荡离愁①白日斜,吟鞭②东指即天涯。
2、小学学的一首是: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另外一首名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4、“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这两句以比喻修辞格,表明只有依靠一场急风惊雷,才能打破在清朝统治下,到处呈现着的为时已久的一片死气沉沉的局面。“我功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两句,运用移花接木的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砸烂黑暗统治,出现一个崭新世界的愿望。
5、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6、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7、诗人借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抒发了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两句诗也包含了这样的哲理:“落红”似乎成了无用之物,但从另一角度看,它能化泥护花,仍有价值和作用,它包含着世上的万事万物均具有两面性,“有用”和“无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关键在于观察者的视角,在于自身的价值和功用。
8、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鸦片战争爆发后,他多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并希望参加他的幕府,献计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