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一字千金”的原义是改动一个字赏赐千金;后用来称赞诗文精妙,价值极高;在句子中可充当定语、宾语;含褒义。
2、有的门客建议吕不韦统兵出征,灭掉几个国家,立下赫赫战功,以此来树立威信。有人马上反对说:“这方法有百害无一利,即便把仗打胜了,回来也升不了官,由于没有比丞相还高的职务了。
3、一言九鼎,一字千金。千槌打锣,一槌定音。
4、影视剧中嬴政
5、吕不韦,吕不韦集中大量门客编写了吕氏春秋,成书后称有人可以删改一字就可得到千金
6、后人据此典故概括出成语“一字千金”。
7、这是颜真卿的手稿,自是一字千金,价值非凡。
8、为了慎重起见,成书后,吕不韦又让世上有识之士修改,他在秦国都城咸阳城墙上贴布告说:“无论是诸侯、宾客,还是游士文人,有能为此书增损一字的人,就赏赐千金。”
9、有一天,吕不韦召集门客进行协商,看看如何能提高他的威望。
10、鲁迅先生的杂文,含义极深,真可谓一字千金。
11、重要的是战斗风险大大,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万一战斗失利,结果会适得其反。”
12、赵老师只把文章改了几处,却起到了一字千金的作用。
13、,主人思前想后,最后同意了王勃的要求,王博这才添上了这一个字,也给我们留下了一字千金的故事。
14、【解释】: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15、有人说:我们知道孔子的学问很好,那是因为他写了部叫《春秋》的书;孙武能当上吴国的大将,是因为吴王看了他写的《孙子兵法》。我们为什么不能写部书,既能扬名当世,又能垂范后代呢?
16、这首诗中的“绿”字可谓是一字千金,画龙点睛之笔呀!
17、影视剧中华阳夫人
18、这是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吕不韦有关的一个故事;
19、在那个年代,商人的地位是很低的,通常都被人们瞧不起。吕不韦虽然做了宰相,但文武百官都清楚他的过去,既看不起他,也不服他。吕不韦也十分清楚自己的处境,知道必须想办法来提高自己的声望。
20、布告贴出许久,人们畏惧吕不韦的权势,无人来自讨没趣。于是一字千金便流传至今。
1、庄襄王在位仅三年便病死了,由他十三岁的儿子政继承王位,便是历史上有名的秦始皇,尊吕不韦为仲父,行政大权全操在吕不韦的手中。
2、异人当了秦庄襄王之后,为报答吕不韦的恩德,封吕不韦为丞相,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人物,付出的努力终究获得了回报,政治投机取得了巨大成功。
3、虽然过了几十年,但那本谈论经济原理的书,依然是眾所公认的一字千金之作,无可取代。
4、影视剧中异人
5、后来,吕不韦将《吕氏春秋》公布于咸阳的城门旁,并将千金悬挂于书的上面,广邀各诸侯国的游士宾客前来评阅。吕不韦许诺:如果有人能在书中增加一个字或减去一个字,就奖赏给他一千金。“一字千金”便由此而来。
6、奇货可居: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指把少有的货物囤积起来,等待高价出售,也比喻拿某种专长或独占的东西作为资本,等待时机,以捞取名利地位。
7、吕不韦不仅是一个商人,还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他当年权倾朝野,无人能及。但是他也比较爱才,在家中养了不少门客,而且个个都非常有学识,而且还因为这些人出了个一字千金的故事。
8、吕不韦当时有三千门客,很快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为《吕氏春秋》。书写成后,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
9、一字千金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10、吕不韦是秦国的相国,他想要立言以传万世。于是他命人将书内容进行甄选、归类、删定,取名为《吕氏春秋》。
11、有人说:“我们知道孔子的名声很好,那是因为他写了部叫《春秋》的书,孙武能当上吴国的大将,是因为吴王先看了他写的《孙子兵法》,我们为什么不能写部书,既能扬名当世,又能垂范后代呢?”
12、当时养士之风甚盛,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赵国的平原君以及齐国的孟尝君,这四君子礼贤下士、广纳贤才,并以此互相夸耀、竞争而闻名于各诸侯国。当时,各诸侯国中秦国实力最为雄厚,吕不韦心想:自己身为强大秦国的相国,但门下的宾客反而不如四君子多,委实令人羞愧,于是他派人四处招纳士人,并给予他们优厚的待遇,后来他门下的宾客多达三千人。
13、吕不韦当时有三千门客,很快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提作《吕氏春秋》。书写成后,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
14、吕不韦听了很高兴,就立即组织他的门客开始这项工作。他再分门别类,编成“八览”、“六论”、“十二纪”三个部分,共计20多万字。吕不韦自以为这部书包罗天地万物古今之事,故得意地取名为《吕氏春秋》。
15、后人根据这个故事总结出“一字千金”这个成语1。
16、是指谁能够在他门客著作的《吕氏春秋》一书中增加或者删减一个字,就赏给他一千金,赏金就在城门上挂着,但是并没有一个人能做到。
17、有的门客建议吕不韦统兵出征,灭掉几个国家,立下赫赫战功,以此来树立威信。有人立即反对说:这办法有百害无一利,即使把仗打胜了,回来也升不了官,因为没有比丞相还高的职务了。重要的是战争风险太大,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万一战争失利,结果会适得其反。
18、布告贴出许久,人们畏惧吕不韦的权势,无人来自讨没趣。于是“一字千金”的佳话便留传至今。
19、故事原文奉上:
20、一字千金不畏权力勇报道,千金一行为人为民敢伸张。记者节来到,愿记者轻松工作别多跑,大家欢迎把你抱,坚持正义一直报,祝你幸福快乐。
1、于是,吕不韦立即带了大量财宝去秦国求见太子安国君十分宠爱的华阳夫人。吕不韦竭尽全能说服没有儿子的她认异人为自己亲生儿子,并通过她要求安国君派人将异人接回秦国,改名子楚。此后,安国君答应华阳夫人要求立子楚为太子。几年后,秦昭王去世,安国君做了国君,即秦孝文王。孝文王即位一年后死去,子楚如愿以偿,继任国君,称为秦庄襄王。
2、这篇文章写得极好,情采并茂,真可说是一字千金。
3、王勃是唐朝初期非常有名的一个诗人,他当时写诗的时候故意空下一个字,在主人想要知道这个字的时候,王勃的随从说写这一个字要千金。
4、吕不韦认为这个办法很好,命令门客立即组织人员撰写。
5、【典故出处】吕不韦出身富商,一次到赵国的都城邯郸去做买卖,遇到在赵做人质的秦国公子异人。异人是秦国太子安国君的儿子,但是因为讨厌异人的母亲夏姬,因此异人被送到赵国当人质。赵国由于与秦国交战因此十分轻视异人。为此其处境有些困窘。吕不韦却从商人角度看到了他身上的价值。认为“奇货可居”,是值得投资的稀有“货物”,有朝一日可赚取巨大名利,于是决心进行政治投机,出谋出资支持异人取得王位继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