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就好比一个经常锻炼的人和一个从不锻炼的人,或许平常并看不出他们之间的差别,但当他们一并出行爬山远行时,一个健步如飞,一个则气喘吁吁。读书也是一样,经常读书的人早已把书中的精华融入他的灵魂,举手投足之间都展现出与他人不一般的气质,读书可以陶治我们的情操,提升自身素质和涵养,而知书达礼、温文尔雅这些充满赞美的词汇也一般都是送给饱读诗书之人的。
2、有一天,他发现,虽然别的小和尚偶尔也会被分派下山购物,但他们去的是山前的市镇,路途平坦距离也近。而自己要到寺后很远的市镇。第二天中午,当小和尚扛着一袋小米从后山走来时,方丈把他带到寺的前门。日已偏西,前面山路上出现了几个小和尚的身影,方丈问那几个小和尚:“我一大早让你们去买盐,路这么近,又这么平坦,怎么回来得这么晚呢?”
3、不知从何时起,“读书无用论”的说法又开始甚嚣尘上,大学毕业找工作,专业对口的工资大多都不高,还不如农民工、快递员,甚至卖煎饼的大妈,更不用说快手、抖音里哪些小学都没毕业的网红了。
4、后悔过去,不如奋斗将来。德国哲学家马克思
5、伶牙俐齿?勇敢智慧?咄咄逼人?人们对希拉里似乎总是褒贬不一,但有一点你无法否认,她绝对是世界第一流的女政治家。希拉里丝毫不比老公克林顿逊色,她不仅从小成绩优秀,出类拔萃,还表现出了极强的领导和社交能力。
6、小和尚说:“我每天在路上都想着早去早回,由于肩上的东西重,我才更小心去走,所以反而走得稳走得快。十年了,我已养成了习惯,心里只有目标,没有道路了!”方丈闻言大笑,说:“道路平坦了,心反而不在目标上了。只有在坎坷的路上行走,才能磨炼一个人的心志啊!”
7、读书增长人的知识
8、原意是说读书读得多了,脑子里积累的东西也就多了,写起文章来,自然得心应手,如神来之笔。生活中也是同样如此,读书多的人往往掌握更加丰富的知识,了解更多的道理。
9、当取不取,过后莫悔。元末明初文学家施耐庵《水浒传》
10、知识改变命运,而知识的获取来自于多读书。古今中外,多少名人都是通过奋发读书而成就伟大人生的,远有凿壁偷光匡衡、三分天下诸葛亮,今有中华之崛起读书周总理、笔杆子打江山毛主席。无一例外,他们都是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成就辉煌人生。
11、据《明史》记载,于谦“死之日,阴霾四合,天下冤之”。几个官员不顾可能的严重后果,替他祭奠、收尸。皇太后听到于谦被杀了,“嗟悼数日”。连下旨的英宗朱祁镇,都感到后悔了。
12、执着的玄奘法师
13、读书成就人的一生
14、早知今日,悔不当初。元末明初文学家施耐庵《水浒传》
15、莫扎特被公认为音乐史上的神童,他很早就显露出了在音乐方面的非凡天赋和卓绝才能。从莫扎特的童年中,你能看到一个孩子对待音乐的积极心态,对艺术事业的执著追求。虽然不能人人皆为天才,但对广大孩子来说,“神童莫扎特”绝对是具有传奇色彩、又值得学习的好榜样。
16、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
17、曾国藩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
18、听过别人在酒席上关于读书的问题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三个工人在某个城市的建筑工地上干活,有人问他们,你们在干什么?一个说“搬砖,砌墙”,另一个说“为人们造高楼”,最后一个人说“我在为这个美丽的城市添砖加瓦”,十年后,第一个人还在这个城市的工地继续忙碌做他的建筑工人,第二个却成为了这个城市知名的建筑工程师,而第三个人已经成为了这个城市的市长!这就是眼光!
19、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书是世人劳动与智慧的结晶,书是获取知识的源泉,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成就一个人,书中的知识是无限无价的。
20、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就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
1、刽子手为了不违背良心而自杀
2、方丈又问身旁侍立的小和尚:“寺后的市镇那么远,你又扛了那么重的东西,为什么回来得还要早些呢?”
3、于谦之死在大冬天,虽然冤气很重,却并未下雪。不过,据传说,连刽子手都舍不得杀这个大清官,为了不违背自己的良心,刽子手干脆自杀了。
4、读书沉淀人的气质
5、事前要思免后悔。元代杂剧作家关汉卿
6、明朝于谦,迎回了被瓦剌所俘的明英宗,结果,反被英宗来了个秋后算账——谁叫你立我弟弟朱祁钰的呀?你居心何在?结果,在早就不满于谦的奸臣们的推波助澜之下,于谦被杀了。
7、有这么一个朋友在聚会上,总是成为别人的焦点,因为旁人总惊艳于他的知识渊博,才思泉涌,不论什么议题他都能应答得体,侃侃而谈,当人问起他怎么知道这么多东西时,他只是微微一笑“都是书上看的”,不禁让人感叹,尽然原来是这么简单的。
8、本质上,如果作为一个有感情的人,英宗是不想杀于谦的,他“犹豫曰:于谦实有功。”可作为皇帝,他却不得不杀他。徐有贞讲了,你不杀他,那你这复位,就名不正言不顺呀!
9、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
10、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愤读书,终于成为了一位伟大的诗人,并被称为“诗仙”。
11、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2、让我们一起多读书吧,丰富自己的人生,完善自己的人生,成就自己的人生。
13、老婆婆说:“我在磨针。”
14、希拉里出生于芝加哥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4岁时的一件事锻炼了小希拉里坚强的意志和决断力。当时,社区中有个霸道的小女孩总是欺负希拉里,希拉里很害怕,泪流满面地向母亲诉苦。母亲告诉希拉里,若遭到欺负,就一定要毫不畏惧地还击。小希拉里的确这样做了。此后,希拉里天赋的领导才能日渐显露,她身旁很快聚集了一大帮孩子。
15、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趁老师不在屋,他悄悄溜出门去玩。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到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
16、这真是只要良知不讲职业道德的刽子手啊!
17、本来定的是谋反凌迟。据明人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里记载,皇帝下旨,“于谦、王文、舒良、王诚、张永、王勤本当凌迟处死,从轻决了,去其手足罢;家下人口充军,妻小免为奴,家财入官”。
18、读书开拓人的眼界
19、天资聪慧的神童
20、梁实秋说,“最简单的修养方法就是读书。"
1、小时候,莫扎特常常走到钢琴前面,按着琴键细听,并努力弹出他曾经听到过的音乐。一次,莫扎特的父亲和朋友一起回家,看到4岁的莫扎特正坐在桌旁写东西。父亲问他在干什么,莫扎特说他正在写钢琴协奏曲。父亲把五线谱纸拿过来一看,激动得流出了眼泪,他对朋友说:“你看,他写的这些又正确又富有意义啊!”天资加上勤奋和用心,这就是神童莫扎特!
2、赵恒说过:”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3、温家宝总理曾说过:“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4、当知识的力量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变个人的命运时,当无数出生草根创业发家致富的事迹冲击人们的心灵时,无数寒窗苦读数十年的人从心底里产生这样的疑惑“读书真的有用吗?”
5、这个当年的小和尚就是后来著名的玄奘法师。在西去取经的途中,虽艰险重重,他的心却一直闪耀着执著之光。
6、在一座寺中有一个小和尚,每天清晨,他要去担水、洒扫,做过早课后要去寺后很远的市镇上购买寺中一天所需的日常用品。晚上还要读经到深夜。
7、几个小和尚说:“方丈,我们说说笑笑,看看风景,就到这个时候了。十年了,每天都是这样的啊!”
8、他就是华尔特·惠特曼,那部诗集的名字叫《草叶集》,而当年那位写信对他予以赞美和鼓励的诗人,乃是当时英国文坛的名宿爱默生。
9、而读书就能开拓一个人的眼界,培养一个人的眼光,它能给与人向上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