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每年春节期间,湄洲岛都会结合当地文化特色推出民俗游,举办莆仙戏表演、妈祖文化展示、民俗文艺表演等活动。除此之外,热闹非凡的祈年大典更是不能错过哦!
2、福州:初七则必吃红枣、桂元干等七种干果煮成的甜汤——“七宝羹”,可视为七菜羹的变异。同时还盛行灯市和送灯。
3、三明泰宁:跳旱船、学傩舞
4、新历1月31日农历正月初四
5、还有二月二的龙抬头,那时的年味一直要出了正月才会慢慢结束,然后开始了忙忙碌碌新的一年。
6、福州:出门拜年之前,必须先祭天。根据传统这天福州人还要吃一碗太平面——用红糟鸡鸡汤泡的面线,面里还要加两个鸡蛋。
7、闽西客家:舞狮、船灯、龙灯、鼓吹、闹锣鼓和“打新年鼓”等游艺活动;送穷,将房里屋内的垃圾、破烂统统送走并付之一炬。
8、福州:马蹄祭祖
9、初三就开始走远亲了。平时工作的工作,上学的上学,没有特别的事情我们很少有时间去走远亲,但是初三开始到初十这几天,我们都是要去走动的,每天去一家,七大姑、八大姨等等家里去的。我那时也是非常盼望想去的,因为每天都会有好吃的,好玩的,还会有一些压岁钱的,也是非常高兴的事情。
10、北团游大粽于每年农历二月十三至十五在北团上江村进行。每年游大粽期间,村民们个个兴高采烈,挨家挨户亲朋满座,村里到处花团锦簇,时时鼓瑟吹笙,游大粽的热闹场面为北团一大盛况。北团游大粽这一传统民俗活动,其目的和出发是为了保平安、促生产,同时兼具联络感情和亲情,历久不衰,成为客家民俗活动中的一朵奇葩。跳旱船、举鱼灯、学傩舞。
11、保险公司的组训活比较多,据说每天有外勤的早会安排,还有什么不同级别的会议,内部人士说什么组训需要“四搬两会”——“搬桌子,搬椅子,搬电脑,搬投影”,“会抽烟,会喝酒”。当时我听到都快笑疯了。
12、我是70后,已步入了不惑之年。童年有很多快乐的时光,记忆最为深刻的还是过大年的幸福时光。小时一直生活在农村,每年过年是我们最为快乐的日子。那时的新年从进入腊月就开始了。我们会一天天数着日子,等待着,期盼着。腊八粥、扫尘、到了小年这一天,就预计着新春大年就要到来了。
13、初七,全民生日.
14、大年初八,云水谣村民齐聚城隍夫人庙,为城隍夫人“过生日”。届时,场面宏大、悬灯结彩、鼓乐喧天、统炮齐鸣……香案桌上摆放着挨家挨户置办的三牧、清茶、糖果、红龟粿、寿衣等祭品。
15、吃饺子。除夕夜吃饺子,这个相信大部分地方都有这样的习俗,尤其是北方地区。煮饺子的时候,会在饺子馅里放几枚硬币,然后谁吃到就说明他来年一定享福,大人都会在有硬币的饺子上作记号,或是捏大一些,然后留给小孩吃。我小时候吃到有硬币的饺子,就感觉像中了彩票大奖一般高兴,后来出于安全考虑做了改良,包饺子时把硬币换成了花生米。
16、腊八,腊八这天是要吃腊八粥的,在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这天,这节日的习俗是“喝腊八粥”。还有“过了腊八便是年”之说,过腊八意味着拉开了过年的序幕。
17、正月十二是我们农村要过的庄稼生日,这一天我们也是要过的,这样会预示在新的一年,我们的庄稼都能有一个好的收成。
18、新历1月27日农历十二月廿九除夕
19、都是走亲的时候,还有好多亲戚都要相互拜年,相互说上不同的祝福语。对亲友的小孩派上利是红包。
20、正定南城门、北城门
1、过年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各地特有的风俗习惯。在全国各地过年的习俗各有所不同,形成了各地一些较为固定的习俗,一直相传至今。我的家乡广东清远过年特別的习俗也有很多。
2、“碧玉卷,暖菇包,金湖湖畔品鱼鱻;明清园,甘露寺,寨下峡谷追霞光;上清溪,九龙潭,幽幽溪潭山歌响;板凳龙,傩舞昂,小城泰宁祈福忙”,一曲歌谣道出浓浓的泰宁年味。在泰宁,花灯可谓是泰宁春节必不可少的元素。跳旱船、举鱼灯、学傩舞、骑羊灯,别具风格的民俗灯舞,绝对能让你一饱眼福!
3、泉州:朝圣之旅
4、初四,初五,初六
5、新历2月3日农历正月初七
6、也称“人日”、“人胜节”、“七元”。吃“七宝羹”。
7、三明建宁:旧俗初一初二不倒垃圾,初三傍晚将垃圾投入水中或按历书所示方向倒掉,叫做“送穷”。倒了垃圾,拾回几个鹅卵石,放在厅堂土地祠下,谓之“捡元宝”。
8、祭祖,每年的大年三十这天下午,我们都是要去祭祖的,老一辈的人教导我们说是要让老祖宗们都回家过个年,实际上这就是对先祖们的缅怀及敬念。
9、新历1月29日农历正月初二
10、闽西客家:客家人的“七宝羹”是用炸果、炸豆腐、腊味等七种佐料凑成的煮稀饭,客家人认为吃了“七宝羹”,一年无病无灾。
11、仙游:做大岁。
12、新的一年开始了,人人都早早起来,穿上新衣服新鞋,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到祠堂上香拜神,祈求在新一年里一切顺顺利利,之后在村里左右邻居相互登门拜年,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村里的晚辈。
13、福州人还有一个颇有趣的年俗。吃过团圆饭后,父母都要用卫生纸替小孩抹嘴,意思是童言无忌,若小孩说错了什么话,希望神明不会怪罪于他。
14、莆田:做大岁、祭妈祖闹元春等
15、闽西客家:家族聚居的大楼里,先请最有福气的人开大门,说“开门大吉”,走出大门又说“脚踏四方,方方得利”,燃放长挂鞭炮,佳佳打开厨房门,放鞭炮,说好话。
16、泉州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与**隔海相望。这里曾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更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在泉州,随处可见大批融合伊斯兰、欧式风格的古建筑,极富闽南特色的古民居更是颇具特色。每年春节期间,泉州大街小巷便热闹非凡,各大寺庙更是香火鼎盛。
17、每年的正月十五是德远堂祭祖的日子,也是塔下村最热闹的日子。外出的村民会赶回来祭拜先祖,村里面会组织猜花灯、抬轿、抬神、做戏等节目。
18、贴年画也有好多家庭都有贴,年三十当天.晚饭之前,好多家庭都有在大门上,房门上,大厅里,贴上各种吉祥富贵的年画,让新春充满欢乐热闹的气氛。
19、酥肉丸子。这是两种食物,酥肉和丸子,但是食材和制作过程基本一致,只是形状不太一样,都是用猪肉或鸡肉剁碎,然后和上面粉,再通过油炸和水蒸制作而成。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做酥肉丸子,各家口味不尽相同,而且都做的很多,感觉要吃半个多月,一日三餐必有此菜。
20、压岁钱。除夕夜睡觉的时候,爸爸总是在我枕头底下压一些钱,都是那种刚取出来的硬票子。但是等到大年初一早上,伸手摸钱的时候,早被爸爸拿走了。老辈人说,头枕钱睡觉,日后一定大富大贵。
1、除夕那天中午吃杂面。我
2、闽西客家:“拜天公”。在祭拜天公之前,全家大小都得斋戒沐浴。年初九“拜天公”当天,禁止家人晒衣服,或倒垃圾桶,以表示对玉皇大帝的尊敬,否则就有亵渎天公之嫌。祭品如果用鸡做祭品,一定要用公鸡。若是还“天公愿”,则必须用全猪或全羊。
3、谢邀。首先西岳顽石提前祝大家猪年吉祥,在新的一年里,知足,知不足。以前过年是享受,现在过年是难受,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可年味却越来越淡了,再也没有小时候过年的那种感觉。既然题主问到了,我就简单说说几条吧。
4、莆田兴化:至今沿袭着“做大岁”、“贴白额春联”的习俗。
5、除夕夜,.做年飯.
6、正是这样,保险公司的组训离职率非常高。他们的领导往往工资很高,这些头头经常开会,然后指使人干活,他们的工资倒是挺高的。唉,看来社会都一样,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还是只能自己努力或者靠运气了,希望下辈子能过得轻松点。
7、罗坊走古事于每年的正月十四、十五在罗坊乡进行。流行于罗坊的“走古事”,是客家人每年正月十五举办的大型民俗竞技活动,被誉为“山区的狂欢节”。这一天,罗坊乡万人空巷,疯狂程度犹如西班牙斗牛。据传在明朝,罗坊乡常闹旱、涝两灾,当地百姓把流传北方的“走古事”移植罗坊,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8、我家乡大年初三不拜年,正月初三是赤口,又称赤狗日,据说,赤狗是口怒之神,遇之则容易引起口角,好多人都会在意,所以这天最好是不出户。
9、新历2月4日农历正月初八
10、闽南:有客上门,要奉上糖果、蜜饯,或喝甜茶、咖啡,让客人“甜一下”,以示有个甜蜜的开端。
11、宁德:凡年六十以上整岁者皆摆酒席恭请亲友会宴,谓之“做寿”。
12、芷溪游花灯于每年正月初九至十二在芷溪进行。传承300多年的“纸包火”的奇迹,只在春节期间绽放;它们通透澄莹、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但每年的规模却大小不一;这就是连城庙前镇芷溪村独特民俗“芷溪花灯”。这是原生态的璀璨,是一项能让人记得住乡愁的民俗活动。
13、贴春联、摆贡品祭祖、放鞭炮、年夜饭家人团聚、守岁
14、贴春联,贴对联。人们在大年三十到来这天,别的门饰可以不要,但院子的大门上一定要贴上一副红彤彤、喜洋洋的对联。每年大年三十的那天上午,我们早早就穿好新衣服,跟着爸爸用面糊做的浆子,把春联、福字贴到院门及屋门上,贴完就找着小伙伴拿着给我们买的小鞭炮,点着香到处去放鞭炮,炸雪空,炸铁盆等等很多有意思的玩法。
15、新历2月11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16、上坟。这个是家家户户必做的事情,而且一定要赶在吃饭之前,如果吃了饭再去,老先人会生气的,他们还饿着肚子呢,你倒先吃了,来年必定不再保佑你。记得小时候,每到除夕早上,爸爸便开始准备上坟用品,纸钱烧酒鞭炮烧肉等备齐后,然后把我从被窝里叫起来,一起上山给去世的爷爷奶奶烧纸磕头,整个山头都是上坟烧纸的人,大家都彼此熟悉,鞭炮声隔空打招呼声不绝于耳,并无多少悲戚之意,倒像是一场全村狂欢,但毫无一丝违和感。
17、团圆饭之后大人家长赠予孩子压岁钱。守岁也开始,年长者守岁为辞旧,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延长父母寿命,守岁一直到零时,零点钟声一响,新年就正式开始,家家户户都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新年就正式开始了。年初一,拜年拿红包
18、每场不少于12分钟
19、新历2月1日农历正月初五
20、福州:守在家里不出门,迎接“灶神”回民间。
1、新历2月2日农历正月初六
2、祭穷神、送穷鬼
3、为众星下界之日,又传说这天是谷子的生日
4、元宵节家家都拜神。初十自家孩子起丁的,到十五就要落灯。早上8点,起丁的孩子来到祠堂拜祖先,参拜完就要将漂亮的灯笼卸落来,拿到祠堂外面当天烧掉。傍晚摆下洒席,宴请全村人前来宴席。元宵就这样结束,过年也随着结束。
5、福州:吃完年夜饭后,父母都要用卫生纸替小孩抹嘴,意思是童言无忌,若小孩说错了什么话,希望神明不会怪罪于他。
6、旧习称为“饿鬼日”,这天忌探亲访友,不过因为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此已经淡化许多。
7、保险公司的组训啊。每天穿的西装革履,白衬衣花领带必不可少。有的还在高层写字楼里上班,据说昆明的恒隆广场都有好几家保险公司,这些人每天来来往往,看似光鲜,但据内部人士介绍,很多人工资不是特别高,运气好的时候奖金还不错。
8、闽西客家:这天客家人最重要的是杀一只阉鸡,把鸡血淋在“纸钱”上,谓之“血钱”。早饭后,一家人便穿戴整齐,和家族人一起上坟祭祀祖宗。
9、莆田:做大岁。【都说莆田朋友过年过得是最长的,初四开始才是过年的重头戏呢!】
10、三十这天晚上7:30我们就早早的坐在了土炕上,我爸把土炕烧的烫烫的,我和我姐早早就做到了土炕上,磕着着瓜子,等着春节晚会的开始,过年那天虽然允许我可以吃糖,可是娘还是对我做了一些控制,担心吃的多对牙造成更大的伤害,我小时特愿吃糖,经常偷偷拿着家里的钱去偷摸的买来吃,呵呵,结果虫牙随之而来,每年都盼望着冯巩、牛群的相声,还有马季的宇宙牌香烟等,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欢笑。
11、新历2月5日农历正月初九
12、南平松溪:端年汤、放爆竹
13、年三十是除夕夜,工作有多忙、多累全家人都会在欢聚一堂吃年夜饭,也是吃团圆饭。为了置办年夜饭,许多家庭都会在这天来准备,早上去集市釆购鸡.鹅.猪肉.鱼等。中午家里大人在家里开炉,炸蛋散、煎堆、油角等。傍晚家庭成员全部围坐卓旁,团聚共吃丰盛的团圆饭。
14、从正月初九至二十八,城关东、西、南、北四城门各境群众都要举行所奉祀的神灵出巡游街仪式,火炮轰响,鼓乐喧天,仪式尊严,成为另一个风景线。尤其是东门炎民宫的神农上帝;西门太尉宫的英惠王陈公太尉;南门小场宫的灵杰候王黄岳;北门城隍庙的威灵公城隍更为突出,有的街段群众还“拦炮”排“供”迎请。巡游结束后,都有请戏班演戏,热闹五、六天。
15、农历二十九为土楼敬祖日,这天在田螺坑、云水谣、塔下村等各个土楼村落,楼民需到村内祖屋祭拜祖先,外出的村民均归家朝拜,进行祭祀活动,表达自己的开年心愿。敬祖结束后,挨家挨户都将进行“围炉”,也就是享受年夜饭。夜幕,很多村落还有举办文艺晚会。
16、正月初七为人日,这天是人人都生日。早上我家会到神庙拜财神,祈求新的一年,生意兴隆。
17、宁德:城门迎神
18、全国各地春联均为一色满红,唯独兴化春联有一段两寸长的白色联头,红白相间,格外醒目。相传清兵入关后,实行高压政策,滥杀无辜,不少人家因办丧事贴了白联。时值春节,清廷又强令家家户户贴红联,以饰"国泰民安"。有人在贴红联时,有意让门上的白联露出一小截,以示心有余哀。各家起而效之,遂成"白额春联"习俗,流传至今。
19、龙岩:民俗狂欢
20、闽西客家:龙岩、漳平称“初五隔开”,客家称“开小正”。开始“祈神”,祈求全年平安发达,烧去悬挂在大门的帘纸,上杭城厢从初五至初十,择日全家团聚饮宴,各食一盘红蛋,以吉利话互勉。各地开圩,人们赶场。
1、这些组训有的听说很疯狂,经常像广场舞的大妈一样在台上跳一种叫“手语舞”的东西,更有甚者有保险公司喜欢那种“增员操”,有兴趣的可以去网上搜一下,真的很上头。然后保险公司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喜欢打电话追踪说,每天都要打电话追业绩。
2、年廿八,洗邋遢
3、每年的正月十四、十五,新泉镇的村民来说是个大喜的日子,因为要”烧炮"闹元宵,祈福望平安。如今树新风,村民对烧炮习俗虽然热情不减,但大多已将鞭炮成盘绕堆燃放,改为简易式的地上盘炮,很难看到悬挂起来的“三角旗状的鞭炮团”式的门板烧炮。
4、最后说说工资,据说普遍不高,大概在5000—10000之间,有人说10000还不高,那你可以算算他们的时薪。所以,有人告诉我,保险公司的组训其实很多很辛苦,干的事情也不像外界看到的那么光鲜。有人在网上爆料,有些保险公司的员工跪在客户面前讲话,真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5、漳州:年夜饭过后,长辈们要给子孙赠送“压岁钱”。年龄大的孩子,其“压岁钱”是用红纸预先包好递到他们手里的;而年幼孩子的“压岁钱”,则是大人们事先用红线绳缠好并系成一个小套环,套在他们颈项上的。
6、穿戴一新,鸣炮开门;走亲戚拜大年
7、组训平常还好一些,遇到保险公司的什么节点和开门红应该是会比较忙。我问过内部人士,他们的工作也有闲的时候,但是遇到节点和业绩不好的时候就很抓头。据说某家公司的内勤喜欢开零点会议,就是晚上12点开会,很多人因此而离开。也有的领导比较变态,自己在办公室打游戏,还要求下面的人加班,还加到很晚。
8、年初二嫁出去的女儿们会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带上必备的糖果,水果,饼干,鸡等回到娘家。母亲把女儿所有必备物品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
9、在厦门,除夕吃年夜饭,叫“吃廿九瞑”,许多闽南人大都爱吃火锅,“围炉”合家欢。由于火锅热气腾腾,食品翻滚不停,不断续汤,添加好料,就叫“越吃越有,越烧越旺”。血蚶是厦门的年夜饭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事实上,吃血蚶与中国古代的货币有关系。古代的时候,贝壳就是货币,就是钱的象征,厦门人将血蚶作为年夜饭席上的一道必备菜肴,正是因为这个象征意义。
10、吃汤圆猜灯谜舞龙灯闹元宵
11、民间认为农历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即所谓的“玉皇诞”、“天公生”,亦称“天日”
12、南平松溪县过年是从农历腊月二十四开始到正月十五,也就是说,过年是从传统的过“小年”开始。小年过后,家家户户准备年货,炒粉皮、结米糖、炸豆腐,以及购买鸡鸭鱼肉、香烛爆竹之类。吃年夜饭前要先做两件事:一是给长辈端上热气腾腾的“年汤”;焚香祭祀祖宗、放爆竹。尔后,一家人才团团圆圆吃年夜饭,这一餐一定要吃点饭,表示吃到了“年饭”,长了一岁。饭后,年长者会为小孩包上吉利的“压岁钱”,除夕才算过完。
13、到了除夕,吃团圆饭前,福州人都要先祭祖,在众多祭品中侯亨崇对马蹄和年糕的印象最深刻。马蹄长在田地里,生命力很强,以马蹄祭祖,有希望祖先保佑有关人家后继有人的含义。
14、建宁:送穷,将秽土投入水中。
15、福州人的年糕跟本地市场常见的年糕不同,它的大小犹如一个托盘,口味也不一样,所以每年福州会馆都会替会员订制年糕,好让乡亲能品尝到别具福州风味的年糕。
16、福建各地区春节习俗
17、在年廿八这一天,按照我地清远人传统是要洗邋遢的,家家户户都会把房屋的里里外外,房前屋后,彻底进行打扫得干干净净,衣被蚊帐用具洗刷一新,还要把屋内精心布置一番,把这年不好的东西全部扫除掉,去迎接新的一年了临。
18、俗称破五。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
19、年初二,回娘家
20、西岳顽石~现在过年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