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句话是孟子提出的“四端”之一,强调了人们应该遵守社会公德,不做不道德的事情。
2、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3、【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4、【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
5、六、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6、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7、【译文】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做事前要先准备好必要的工具和条件,才能够更好地完成任务。
9、无欲则刚:孟子认为如果一个人没有私欲,他就会坚定不移地追求公正和正义。
10、四、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孟子.公孙丑下》
1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在面对困难和危机时才能够成长和进步,过于安逸和舒适会导致停滞不前。
12、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
1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说明了君子注重道义和正义,而小人只关心自己的利益。
1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5、【译文】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1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需要思考,而思考也需要学习,两者缺一不可。
17、三、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孟子.离娄上》
18、知者不惑:孟子认为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会被外部环境困扰和迷惑,他们会坚定地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
19、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20、【译文】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1、【译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2、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见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3、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4、七、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孟子.尽心上》
5、亲仁:孟子认为亲近仁德是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基石,通过亲近仁者才能学习和践行仁义道德。
6、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孟子提倡持续不断地学习与实践,通过不断地学习与实践才能取得成就并获得乐趣。
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表达了每个人都有责任为社会的兴旺贡献力量。
8、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9、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10、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11、孟子的名言警句
12、五、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13、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1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喜欢某件事情并快乐地去做,才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
1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认为只有通过面对挑战、克服困难和追求进步,人们才能实现真正的成长和幸福。
16、二、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孟子.离娄上》
17、性善:孟子相信人性本善,每个人天生都有一种与善行相契合的本能。
18、【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19、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20、八、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也。——《孟子.离娄下》
1、【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2、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句话表达了成功需要经历困难和艰辛,只有付出才能得到回报。
4、九、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孟子.离娄上》
5、【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6、“人之初,性本善。”: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只是因环境、教育等因素影响,才会导致恶行。
7、民为贵:孟子强调民众的利益和福祉应该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君主应该以百姓的利益为重。
8、有恒产生而无恃乎于物:孟子强调只有持久而坚定的努力才能带来真正的成就,不应依赖外部因素。
9、【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10、仁者无敌:孟子认为真正具备仁德的人是无敌的,因为他们能够得到他人的支持和信任。这些名言展示了孟子丰富的思想和对人性、道德、教育等问题的深刻思考。更重要的是,孟子的思想仍然具有现实意义,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启示,引导我们的行为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和践行这些名言,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我,为社会和他人做出积极的贡献。同时,孟子的思想也为我们提供了思考和解决当代社会问题的新视角和方法。
11、人心可以类焉:孟子主张通过教育和榜样的力量,人们的思想观念可以被塑造和改变。
1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强调了一个人应该有自己的原则和信仰,不被外界干扰影响,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