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例②用“青铜的屏风”喻“秋天的阴山”,是以视觉形象喻视觉形象,借“青铜的屏风”例显现阴山的古老和巍峨,其本体和喻体都在同一个感觉范围内。
2、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成为」、「变为」等系词代替「像」一类的喻词。
3、设问:为了揭示下文,强调某种观点而有意提问
4、借代:比较含蓄,能使描写对象更形象。
5、夸张:运用丰富的想像,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的扩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方法。
6、例:明喻,一团困白云象绵羊群。暗喻,工蜂是辛勤的劳动者。借喻,天上暴雨倾盆,河中万马奔腾。不过,不管是哪种比喻,本体和喻体必须有象似点,否则不成比喻。
7、反复:为了突出某个意思或者强调某种感情而有意地把某个词语或句子重复运用的一种修辞方法,作用是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增加节奏感。
8、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其中明喻,暗喻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而借喻只有喻体,不出现本体。
9、借代:不直说事物的名称,而是用与本事物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本事物。
10、例子:他动也不动,彷如石像。
11、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方法,作用是有助于集中地表达思想,匀称协调地组成语段,严密周详,形式整齐,音韵和谐。
12、能增加说话或写文章的幽默感与讽刺性,具有特殊的表达效果。
13、比拟: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做人来写,或把人当做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形象,也令文章更有趣味性。
14、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彷佛等。
15、常见的比喻词有:“如”、“像”、“似”、“好像”、“像…似的”、“如同”、“好比”仿佛等。
16、音、形、义双关。
17、能够把甲事物借助丰富的想像摹拟成乙事物。
18、比喻:用具体、浅显、熟悉的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作用是用浅显易懂的方式使人容易理解及接受,目的是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让读者更能深刻理解。
19、含比喻的词语有胆小如鼠、如雷贯耳、铁证如山、冷若冰霜、爱才如渴、守口如瓶、红叶似火、归心似箭、恩重如山、骨瘦如柴、挥金如土、如坐针毡、繁花似锦等。
20、设问:为了明示或暗示某种观点而先提出问题,然后紧接着自问自答的一种修辞方法,作用是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1、能够揭示下文,强调某种观点。
2、反语:就是用褒词表达贬意。如多么美丽的名称-进取性,这里的多么美丽的名称是褒词但表贬意。
3、例①的情况就不同了,“绿茸茸的草坂”是视觉所见,而“充满幽情的乐曲”是听觉所闻,本体、喻体不在同一感觉范围。
4、音、形双关。
5、比喻的修辞手法,简单说就是打比方,是把不常见的较深奥的事物写成常见的通俗易懂的事物,使被比喻的事物更加生动鲜明易懂。
6、:以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内容,肯定的形式表示的意思是否定的,否定的形式表示的意思是肯定的
7、例①是通感,例②是比喻,从表面看,两句都以比喻的形式出现。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具备,似乎完全一样。所以,比喻和通感这两种修辞手法,非常容易混淆。但是,如果我们由表及里,细细分析,就不难发现,这两个句子其实有着有着很大的差别。
8、讳饰:遇到忌讳的事物不便直说,而用旁的话来代替它、装饰它的一种修辞方法。
9、反复: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的一种修辞方法。
10、迭字:是指:就是一个字重复使用,例如:绿油油的水草。
11、例子:天上张着灰色的幔。
12、通感和比喻这两种修辞手法,在形式上是十分相似的。
13、能够使句子结构整齐,语调协调,说理周密,表现充沛,论证雄辩,气势磅礴。拟人
14、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作用: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美观。
15、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和反问。
16、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
17、拟人:借助丰富的想像,把事物摹拟成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
18、顶针:是指把前一句结尾的词语作为后一句起头的词语的修辞方法。例如: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竹根。
19、夸张: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方法。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20、六种修辞手法有:
1、例子: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2、对偶:主要针对句子的结构而言,构成对偶的上下句之间必须字数相同,意思相对或相反,两句才能构成对偶。
3、能够增强表达效果,突出事能够增强表达效果,突出事物的形象特征。
4、摹状:是指对事物的形状、声音、色彩如实的摹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如:他们轻轻的划着船,般两边的水哗、哗、哗。
5、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的修辞方法,作用是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增强语言的立体感,使语言多姿多彩。
6、比喻:是找出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有相似点才能构成比喻,另外比喻就要有本体喻体和喻词;
7、比喻可以使被描写的事物形象鲜明生动,加深人们的印象,用它来说明道理时,能使道理通俗易懂,便于人们理解。
8、反问:借助已有的疑问再次进行提问,目的在于巩固已有疑问的答案,由此引出新的观点和看法的一种修辞方法,作用是有助于进一步揭示事物的本质。
9、能够强调某种思想,突出某种感情。
10、反问在于突出地强调所要表达的意思,所说的话具有一种不可辩驳的气势。
11、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
12、能够使句子结构整齐匀称,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和谐悦耳,便于记忆和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