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初二又话新年头,
2、谷日,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这天天气晴朗,则主这一年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3、小年就是腊月二十三日,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4、老婆儿要副裹脚套。
5、二十三糖瓜粘,
6、年到初十边,依旧同先般。
7、河南一带民间流传有这样一个顺口溜:“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
8、二十九、蒸馒头,
9、年到初一二,家家打斗叙。
10、二十五,推煤鼠,
11、二十九,去灌酒,
12、老头要个新烟袋,
13、二十六,去买肉,
14、二十八刜鸡鸭,
15、我国幅员辽阔,各地风俗不同。即使风俗相同,方言也不同,俗语一般要押韵顺口。因此。各地的顺口溜也不同。。
16、二十三打土尘,
17、大年初一姐姐拉着弟弟扭一扭
18、初九敬天公,
19、先看看老北京的:
20、二十五、磨豆腐,
21、大年初一扭一扭……
22、二十七、杀公鸡,
23、春节俗称“过年”,原名“元旦”,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24、二十四扫房子,
25、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26、二十七洗金漆,
27、二十九去打酒,
28、初一就话初一头,
29、腊七腊八,冻死寒鸭,腊八腊九,冻死小狗,腊九腊十,冻死小人儿。
30、二十八贴花花,
31、二十三,糖锅粘,
32、二十三,过小年,
33、二十六、炖羊肉,
34、二十七,宰公鸡,
35、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36、腊八粥,喝几天,
37、二十三、糖瓜粘,
38、二十五、炸豆腐,
39、十二转去拜,
40、初一撅着屁股乱作揖儿!
41、二十八,白面发,
42、二十九、去打酒,
43、二十三、祭灶官,
44、哩哩啦啦二十三,
45、耕个耕,读个读。
46、二十五打豆腐,
47、年到十五六,食了余剩肉。
48、年到初五六,有酒又无肉。
49、北方其实是大同小异的,不过对隔个山头隔个音的南方来说就不太一样啦。
50、二十七、杀只鸡,
51、石头生日,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设祭享祀石头,恐伤庄稼。也称“石不动”“十不动”。河南风俗这一日家家向石头焚香致敬。午餐必食馍饼,认为吃饼一年之内便会财运亨通。
52、列位看官请接着看:
53、九九十十看打狮,
54、初三初四耍球儿,
55、十一有食福,
56、腊八粥,熬几天,
57、初四就话男女男一日,
58、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布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59、腊月二十六有一句顺口溜就是: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意思就是说,这一天要准备一些过年的肉,故此称为年肉,腊月二十六的传统民俗是炖猪肉。过去,普通老百姓的日子都比较穷苦,而且家里的人又都比较的多,因此往往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条件稍微好点的,也不过是能吃上点窝头野菜什么的。好不容易盼到快过年了,家里的劳力们纷纷开始杀猪,没有养猪的人家,就到集市上去制一块肉回家。
60、过了腊八就是年,
61、腊月二十三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写。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内容丰富,妙语联珠。
62、二十四,扫房子,
63、初六又话结团圆,
64、初六拍囡仔尻穿,
65、年三十包饺子。
66、十四结灯棚,
67、二十六,去割肉,
68、二十七,杀稻鸡,
69、初四豆干炒,
70、二十五,磨豆腐,
71、年到初三四,人客来来去。
72、七不去,八不归,
73、年俗的顺口溜有,进了腊月就是年,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腊月二十三糖瓜粘,二十五扫房土,二十八把面发,正月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初三的盒子转一转。
74、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75、二十八、把面发,
76、三十晚上熬一宿,
77、二十九,蒸馒头,
78、二十九家家有,
79、十五元宵暝,
80、初三初四拜丈人。”
81、二十七杀灶鸡,
82、十一十二龙灯出,
83、初一拜家庭,
84、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五日,北方叫“煮饽饽”。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没有不吃的。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是,就连待客也如此。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
85、初五又话神下天,
86、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
87、大年三十儿捏饺儿,
88、姑娘要花,小子要炮,
89、初三困够饱,
90、十三人点灯,
91、年三十儿,贴门旗儿。
92、二十四、扫房子,
93、初一早初二早,
94、小孩小孩你别馋,
95、二十六办鱼肉,
96、初十地公生,
97、年到初七八,家家捧粥钵。
98、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99、三十夜鐤罐咵。
100、初一初二磕头儿,
101、二十六炖大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