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出处:《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茫茫然周也。意思是过去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欣然自得地飞舞着的一只蝴蝶,感到多么愉快和惬意啊!不知道自己原本是庄周。突然间醒起来,惊惶不定之间方知原来是我庄周。
2、陈与义《早行》:“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3、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撩乱春愁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处寻——欧阳修《蝶恋花》
5、意思:过一天像过一年那样长。形容日子很不好过。
6、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拟和比喻新奇贴切是此诗的成功之处。
7、比喻修饰手法的成语:
8、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9、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10、采用反问手法的:王安石的《题乌江亭》:“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1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2、大笔如椽、绿草如茵、一贫如洗、江山如画、挥汗如雨、宾至如归、视死如归
13、《花木兰》——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4、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5、愁多如雪山,一夜头尽白——李开先
16、首先,我们先来解释下什么叫:化虚为实。在《对床夜话》中有写:“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划景物为情思”,这里的“虚”是指思想情感,而“实”是指景物形象。把虚无的心情用实在的景物描写出来,让读者更加形象具体化。如果干巴巴的抒情,当然没有诗味;如果只写实,堆砌景物,定然也会缺乏生气。因此,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是一种将某种心情加以物化来表达的手法。
17、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
18、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出自李煜的《望江南》
19、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宋王安石
20、感谢邀请,我是黄山茶农王寒。
1、《雨后池上》
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出自李贺的《马诗》
3、《野望》王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4、意思: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5、夜深人静,白露微凉,月色清辉,落叶纷飞。
6、爱财如命、料事如神、惜墨如金、囊空如洗、胜友如云、健步如飞、对答如流
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8、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出自苏轼的《永遇乐》
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代岑参
10、守身如玉、骨瘦如柴、观者如织、军令如山、铁证如山、风雨如磐、目光如豆
11、《画》无名氏——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12、采用比喻手法的: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13、“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
14、在这种奇妙的想象与夸饰手法的营造下,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令读者击节称绝。这种“化虚为实”的手法很值得推崇和加以总结。
15、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比较来表达某种意义。在古诗中,比喻常常被用来形象地描绘自然景物、表达情感、抒发思想等。
16、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
17、《山园小梅》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18、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19、楼主先看吧,想到什么我再补充~
20、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出自苏轼的《中秋月》
1、《古风二首》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2、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出自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3、李白《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欧阳修《踏莎行》:“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
4、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5、休问离愁轻重,像个马儿驮也驮不动——董谢元《西厢记诸宫调》
6、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7、其次,古人都非常喜欢说:“愁”,但是愁是一种看不到的情感,那如何让他体现的更加真实、具体呢?这时候,古诗人就会采用化虚为实的手法了。除了楼主所说的那两句,还有哪些呢?下面由王寒来列举以下7个例子吧:
8、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诗人在诗句中加入比喻的写法,把露水比作珍珠,把月亮比作弓,使景色倍显生动。诗人通过该句对“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给读者展现了一幅绝妙的画卷,引人入胜。
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0、比喻:用长风破浪会有时和直挂云帆济沧海来比喻人生的坎坷和挣扎,表达要勇往直前的精神。
1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1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马诗》李贺
13、王维《鸟鸣涧》:“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4、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出自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15、此句中本体是君和妾,喻体是磐石和蒲苇,喻词是作。这里用磐石来比喻男子的敦厚,用蒲苇来比喻女子的坚贞。作者用这个比喻来表明焦仲卿和刘兰芝二人之间感情的深厚和笃定。
16、马作的卢飞快,
17、巧舌如簧、趋之若骛、人生如梦、思贤如渴、吹气如兰、两鬓如霜、日月如梭
18、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孔雀东南飞》
19、卷地朔风沙似雪,家家行帐下毡帘。出自萨都刺的《上进即事五首》之三
20、东门沽酒饮我曹,心情万事如鸿毛。出自李颀的《送陈章甫》
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2、银汉无声转玉盘:其中将月亮比作了玉盘是借喻的手法,银汉无声将银汉当做人来写,是拟人的修辞手法。这句诗的意思是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
3、望庐山瀑布唐代李白
4、《钱塘湖春行》白居易——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5、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青玉案》贺铸
6、比喻:以举头望明月和低头思故乡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加深了对故乡的感情。
7、贺知章的《咏柳》柳树比喻成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把柳条比喻成美人的裙带。
8、春山如笑、春雨如油、鼾声如雷、暴跳如雷、不绝如缕、嫉恶如仇、爱钱如命
9、衬托手法是指为了突出某一事物而使用的一种修辞手法,用对某一事物的描写来突出主要描写对象的某种特质。衬托可分为正衬和反衬。
10、共如霹雳弦惊。
11、比喻:用春眠不觉晓和处处闻啼鸟来表达春天的美好,表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和充满生机的景象。
12、比喻:用夜深人静、白露微凉、月色清辉和落叶纷飞来形容秋夜的宁静美景,增添了秋夜的诗情画意。
13、《送友人》李白——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4、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5、采用拟人手法的:羌笛何需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6、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17、例如,《登高》中的“临风而立,竞欲飞流”,比喻登高的人如同飞鸟一般自由自在;《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比喻月光如同霜一般清冷明亮;《将进酒》中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比喻人生短暂,应该珍惜当下。这些诗句都通过比喻手法,生动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18、古诗中运用比喻手法的句子比较突出的是;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
19、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作者: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把西湖比作西施,有明显是比喻词“比”。苏轼用这个比喻来表明西湖的美丽。
20、比喻是以彼物拟此物的修辞手法。古代诗词中大量使用。举《琵琶行》为例: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急雨。
1、《静夜思》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曹操
3、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4、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用一连串的比喻形成比喻群,写出了琵琶语的美妙和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
5、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宋陆游
6、“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
7、三江小渡杨万里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诗人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山溪渡”比作“交情”、“水上风波”比作“人生波折”,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8、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9、人言柳叶似眉木,更有愁肠似柳丝——白居易《杨柳枝》
10、金昌绪《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1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2、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逐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13、目光如炬、气壮如牛、恩重如山、光阴似箭、烂醉如泥、心乱如麻、心急如火
14、《登高》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5、采用对偶手法的: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16、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苏轼《虞美人》
17、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并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1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9、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20、出处:宋代柳永的《戚氏·晚秋天》:孤馆度日如年。意思是在驿馆里形影单只,度日如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