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偷铃铛的人怕铃响,把自己耳朵堵住,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听不见。比喻自己欺骗自己。《吕氏春秋·自知》:“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掩:捂。
2、成语释义:绝:断。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
3、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4、【辨形】震;不能写作“振”;聋;不能写作“龙”。
5、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
6、意思是:两只耳朵听不见声音。
7、不闻不问:形容态度消极,不愿意插手或者关心。
8、耳目之欲 耳目众多 耳旁风 耳染目濡
9、释义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10、耳聋眼花 耳聋眼瞎 耳满鼻满 耳鸣目眩
11、不是。装聋作哑才是成语。
12、带耳字的成语有:
13、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惊讶等
14、出处沙汀《呼嚎》:“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则是茶堂倌震耳欲聋的吆喝。”仅有这一个成语造句大合唱的歌声清脆嘹亮,震耳欲聋。枪炮声大起,震耳欲聋,我前线将士向敌人发起了进攻。越来越高,越来越强烈,终于汇成一片震耳欲聋的轰鸣。河水波涛汹涌,水声震耳欲聋。刚一进入峡谷,飞驰而下的瀑布如雷霆万钧,震耳欲聋。马路上,汽车的喇叭声震耳欲聋。除夕的晚上,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此起彼伏。
15、掩耳盗铃:掩:遮蔽,遮盖;盗:
16、左耳进,右耳出:比喻听了一耳朵,忘了。
17、【解释】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18、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
19、【耳热眼跳】耳根发热,眼皮跳动。迷信的人认为是不祥之兆。
20、耳食之论 耳食之谈 耳食之徒 耳食之言
1、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2、以下是与耳朵有关的一些成语,其中有一些和双耳旁有关:
3、成语释义:昏:眼睛看不清楚;聩:耳朵听不清楚。眼花耳聋,没有能力。比喻头脑糊涂,没有能力,分不清是非。
4、耳濡目染:比喻长期受到熏陶影响,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
5、【耳聋眼花】年老体衰者听力和视力都不好。也形容人对事物的知觉极为迟钝。
6、震耳欲聋,振聋发聩,
7、皮毛一体,毛将焉附,振聋发聩。
8、成语结构 主谓式成语
9、迅雷不及掩耳:雷声来得非常快,连
10、【耳聋眼黑】人糊涂,昏聩。
11、掩耳盗铃:比喻自欺欺人,掩耳不听外界的声音。
12、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的成语有:
13、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14、要想法子掩盖。
15、成语释义:指因突然遭到强烈刺激而耳朵变聋,眼睛看不见
16、【耳听是虚,眼见为实】虚:虚假。听到的不足信
17、这个成语叫做振聋发聩,一般是褒义词,意思就是形容激励的到鼓励的意思
18、耳报神 耳边风 耳边之风 耳鬓斯磨
19、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
20、没有以“聋”开头的成语,含“聋”的成语有:
1、耳热眼跳 耳濡目击 耳濡目及 耳濡目染
2、聪明过头,时听不见话:比喻聪明反被聪明误,过于自信而不愿意听从他人的建议和指导。
3、耳红面赤 耳后风生 耳后生风 耳聋眼黑
4、成语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指禁不住笑出声来
5、成语解释 比喻有话或苦衷说不出。
6、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7、成语出处 《再生缘》第三九回:“话说孟夫人听了这些言语,只气的哑口无声。”
8、耳朵都要振聋了。形容很大;特别响。
9、成语释义:眼睛发花,耳朵发热。形容饮酒微有醉意,精神兴奋的感觉。
10、【耳聋眼瞎】指因突然遭到强烈刺激而耳朵变聋,眼睛变瞎。
11、耳目闭塞 耳目导心 耳目非是 耳目股肱
12、成语解释 失笑:不由自主地笑起来;哑然:形容笑声。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
13、出处:沙汀《呼嚎》:“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则是茶堂倌震耳欲聋的吆喝声。”
14、耳软心活 耳顺之年 耳食不化 耳食目论
15、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八卷:“一番言语,说得张六嫂哑口无言。”
16、洗耳恭听:比喻非常敬重对方,愿意虚心听取他人的教诲和建议。
17、耳提面命:耳朵贴在嘴边,听得清楚,当面接受指点教导,振奋精神,提高修养。
18、成语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19、【例句】枪炮声大起;~;我前线将士向敌人发起了进攻。
20、成语结构 补充式成语
1、成语解释 形容理屈词穷的样子。同“哑口无言”。
2、【出处】沙汀《呼嚎》:“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则是茶堂倌震耳欲聋的吆喝。”
3、成语出处 宋·苏轼《杂纂》:“哑子做梦——说不得。”
4、捂耳朵都来不及。比喻来势凶猛,使人来不
5、充耳不闻:充:塞住。塞住耳朵不
6、耳视目食 耳视目听 耳熟能详 耳提面命。
7、耳目一新:比喻换了环境或者改变了看待问题的角度,感觉全新。
8、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9、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10、成语出处 汉赵晔《吴赵春秋赵王元余外传》:“禹乃哑然而笑。”
11、耳鬓厮磨 耳鬓撕磨 耳鬓相磨 耳不离腮
12、耳不旁听 耳不忍闻 耳聪目明 耳根清净
13、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14、【耳听是虚,眼见是实】虚:虚假。听到的不足信,亲眼看到的才真实可靠。
15、【用法】形容声音特别大;几乎把耳朵震聋了。一般作谓语、定语、补语。
16、解释:欲:要,快要。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指某件事使人震动很大。
17、【耳热眼花】眼睛发花,耳朵发热。形容饮酒微有醉意,精神兴奋的感觉。
18、成语释义:人糊涂,昏聩。
19、其中,左耳进,右耳出和耳提面命与双耳旁相关。
20、耳目喉舌 耳目心腹 耳目一新 耳目昭彰
1、成语解释 像哑巴一样;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的样子。
2、【辨析】~与“响彻云霄”有别:~侧重于形容声音沉闷;“响彻云霄”侧重于形容声音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