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祝福语

比喻提前焦虑的成语 集合100句

时间:2024-08-04 20:59:21 祝福语

一、比喻提前焦虑的成语

1、实际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个成语还有一个含义,就是指各种各样的方法都可以解决问题,因此即使遇到问题也不必太过焦虑,应该尝试发挥自己的能力,灵活应对。

2、出处:柳洲《风雨桃花洲》:“谈到三年前倒圩的情景,赵老大心有余悸地说:‘那次桃花洲的人淹死了一半,庄稼全毁了。’”

3、释义:惶:恐惧。内心害怕,十分不安。

4、惴惴不安:形容内心不安,心神不定,害怕担心。

5、释义: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

6、出处:宋·魏泰《东轩笔录》:“唐介始弹张尧佐,谏官皆上疏,及弹文彦博,则吴奎畏缩不前,当时谓拽动阵脚。”

7、【寝食俱废】:觉也不睡,饭也顾不上吃。比喻极其焦虑不安,或学习、工作极其紧张。

8、胆战心惊:形容内心胆怯,非常害怕,多指在危险的情况下心神不定。

9、如坐针毡:比喻内心坐立不安,如同坐在针毡上一样。

10、坐立难安:坐着也不是,站着也不是,形容心情紧张,情绪不安。

11、释义:意:心思。心思烦乱,不知怎样才好。

12、有一天,乐广请他的朋友在家里大厅中喝酒。那个朋友在喝酒的时候,突然看见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条小蛇的影子在晃动,他心里很厌恶,可还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后,心里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来。

13、释义:不顾一切地想马上取得成效。

14、刻不容缓解释:刻:指短暂的时间;缓:延迟。指形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出处:宋·周密《齐东野语》:“帝王即位,即是好日,兼官历又吉,何疑?事不容缓。”

15、出处:元·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那兵荒马乱,定然遭驱被掳。”

16、释义:心里急得象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17、释义:裂:破裂。魂:魂灵、神志。胆也破了,魂也飞了。形容极度害怕、恐慌。

18、重重:一层又一层。一层又一层的顾虑。形容顾虑极多,难于放手行事。

19、释义:寒心:心中战粟;酸鼻:鼻子辛酸。形容心里害怕而又悲痛。

20、溃:溃败,散乱。被打得七零八落,不成队伍。形容惨败。

二、比喻提前焦虑的成语有哪些

1、迫不及待:急迫的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

2、出处:《楚辞·卜居》:“心烦意乱,不知所从。”

3、心急如焚[xīnjírúfén]

4、【劳心苦思】:费尽心机,苦思焦虑。

5、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5回:“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

6、惊心动魄[jīngxīngdòngpò]

7、心急如焚:心里急的像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8、胆颤心惊[dǎnchànxīnjīng]

9、出处:《孟子·尽心上》:“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

10、出处:唐白居易《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序》:“今足下果用所长,过蒙见君,然敌则气生,急则智生。”

11、出处:汉·蔡邕《表贺录换误上章谢罪》:“臣邕怔营惭怖,屏气累息,不知所自投处。”

12、出处: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不由我不心惊胆战,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

13、释义:畏惧退缩,不敢前进。

14、出处:清吴璿《飞龙全传》:“那管院的太监,心燎意急,一筹莫展。”

15、出处:《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16、心急如焚[xīnjírúfén]心急火燎。

17、释义:形容遇事慌张,不知如何是好。

18、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六:“问:‘如何是急切一句?’诗曰:‘火烧眉毛。’”

19、出处:《孟子·万章上》:“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

20、火烧眉毛解释:火烧到眉毛。比喻事到眼前,非常急迫。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六:“问:‘如何是急切一句?’诗曰:‘火烧眉毛。’”

三、比喻提前焦虑的成语是什么

1、触目惊心[chùmùjīngxīn]

2、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要看个十分饱。”金圣叹批:“心急如火,更不能待。”心急如火解释:心里急得象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要看个十分饱。”金圣叹批:“心急如火,更不能待。”

3、释义:形容心里慌乱不安。

4、成语结构 复句式成语

5、出处:宋·苏洵《送石昌言舍人北使行》:“闻介马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人者怛然失色。”

6、因为这个成语的原意是指八位神仙在过海时各施神通,展现出各自的本领,可以解决眼前的问题。而这个成语在日常中也被用来形容遇到问题时,大家都能施展自己的本领来尝试解决问题,但这种局面也可能让人感到焦虑不安。

7、心急如焚六神无主心慌意乱百爪挠心心急如焚六神无主心慌意乱如坐针毡坐卧不安忐忑不安心神不定七上八下惊惶不安】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跼蹐不安】形容恐惧不安.【局蹐不安】局蹐:畏缩不安的样子.形容恐惧不安.【惊悸不安】悸:心跳.惊慌心跳,不能安宁.【焦躁不安】焦急烦躁,心神不定.【行坐不安】

8、出处:《列子·仲尼》:“虽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来干我者,我必知之。”

9、出处:《人民文学》1977年4期:“整个发电厂都火急火燎地动员起来。”

10、出处:元·施惠《幽闺记·士女随迁》:“生长升平,谁曾惯遭离乱,苦怎言。胆颤心惊,如何可免。”

11、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12、出处:《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偷踪窃道,饮气吐声。风吹草动,即便藏形。”

13、出处: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感心动耳,回肠伤气。孤子寡妇,寒心酸鼻。”

14、提心吊胆:形容内心提心吊胆,担心恐惧,时刻处于紧张状态。

15、释义:指形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

16、前怕狼,后怕虎

17、【回肠九转】:好像肠子在旋转。形容内心痛苦焦虑已极。

18、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青蛾》:“逆害饮食,但思鱼羹,而近地则无,百里外始可购致。时厮骑皆被差遣。生性纯孝,急不可待,怀赀独往。”

19、出处: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上:“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20、释义: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四、形容提前焦虑的成语

1、成语解释 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2、无忧无虑悍然不顾恣心纵欲

3、唳:鸟鸣。形容惊慌恐惧,自相惊忧。也作“鹤唳风声”。

4、释义:形容言行慎重,不敢疏忽。

5、释义:颤:发抖。形容非常害怕。

6、孙犁《文事琐谈》:“目前为文,总是思前想后,顾虑重重。”

7、胆战心寒[dǎnzhànxīnhán]

8、出处: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东角楼街巷》:“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银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9、惊弓之鸟: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动静就惶恐不安的人

10、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要看个十分饱。”金圣叹批:“心急如火,更不能待。”

11、忧心忡忡:形容内心忧虑焦急,心中烦闷。

12、释义:内心害怕,十分不安。

13、释义:急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怀急切或形势紧迫。

14、胆战心惊[dǎnzhànxīnjīng]

15、心急如焚六神无主心慌意乱百爪挠心心急如焚六神无主心慌意乱如坐针毡坐卧不安忐忑不安心神不定七上八下惊魂未定心惊肉跳心烦意乱心惊胆战忧心如焚忧心忡忡心急如焚胆战心惊提心吊胆手足无措手忙脚乱抓心挠肝诚惶诚恐战战兢兢惴惴不安迫不及待心如火灼急忙忙焦急万分急不可待如履薄冰坐立不安惶恐不安毛骨悚然惶惶终日寒心酸鼻惊慌失色惊天动地惊心动魄惊魂未定惊弓之鸟大惊失色畏缩不前触目惊心心有余悸屏气敛息

16、隔了几天,乐广听到那个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乐广心里想:酒杯里绝对不会有蛇的!于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来,在大厅墙上,挂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过酒杯的地方,乐广就跑到那个朋友那里去,把这事解释给他听。这人明白了原因以后,病就立刻好了。

17、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18、迫在眉睫:比喻事情临近眼前,十分急迫。

19、人仰马翻[rényǎngmǎfān]

20、忐忑不安,心急如焚,迫不及待,迫在眉睫,坐立不安,心如火焚,急如星火,五内如焚,腹热心煎,手忙脚乱,捶胸顿足,抓耳挠腮,魂不守舍

五、提前忧虑的成语

1、释义: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2、出处:《汉书·霍光传》:“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

3、释义:指因心情紧张或注意力集中,暂止住了呼吸。

4、释义:风稍一吹,草就摇晃。比喻微小的变动。

5、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4回:“‘你要把老爷的大事误了那可怎么好!’说着急得搓手顿足。”

6、释义:怛:畏惧,恐惧。指因害怕而变脸色。

7、释义:指受惊后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

8、后来人们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9、释义: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10、草木皆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11、出处: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三折:“不知怎么,这一会儿心惊肉战,这一双好小脚儿再走也走不动了。”

12、心惊胆战[xīnjīngdǎnzhàn]

13、释义:荒、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14、释义:骇:震惊。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15、释义:非常害怕,脸色都变了。

16、释义:犹火烧火燎。

17、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一回:“秦凤一闻此言,胆裂魂飞,忙忙奏知李娘娘。”

18、战战兢兢:形容内心胆战心惊,害怕的样子。

19、当务之急[dāngwùzhījí]

20、惊慌失措:形容内心慌乱,不知所措,失去应有的冷静和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