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祝福语

围城的主要内容一句话概括 优选汇总43句

时间:2024-08-09 17:59:53 祝福语

一、围城的主要内容一句话概括50字

1、婚后,方鸿渐夫妇与方家、孙柔嘉姑母家的矛盾暴露并激化。方鸿渐辞职并与孙柔嘉吵翻,逐渐失了生活的希望.

2、到达上海后,在已故未婚妻父亲周先生开办的银行任职。此时,方获得了同学苏文纨的青睐,又与苏的表妹唐晓芙一见钟情,整日周旋于苏、唐二人之间,期间并结识了追求苏文纨的赵辛楣。方最终与苏、唐二人感情终结,苏嫁与诗人曹元朗,而赵也明白方并非其情敌,从此与方惺惺相惜。方鸿渐逐渐与周家不和。

3、《围城》主要内容概括:

4、方鸿渐留学回国的船上结识了一夜风情的鲍小姐,同船回国的大学同学苏文纨亦颇有垂青之意。

5、追求苏文纨的政客赵辛楣没有随政府迁都去重庆,而是留下来追求苏文纨。

6、围城故事发生于1920到1940年代。主角方鸿渐是个从中国南方乡绅家庭走出的青年人,迫于家庭压力与同乡周家女子订亲。但在其上大学期间,周氏患病早亡。准岳父周先生被方所写的唁电感动,资助他出国求学。

7、赵辛楣迷恋上了同事的年轻夫人,最后被迫辞职,去了重庆。失去了朋友的方鸿渐与同来的孙小姐日久生情,最后在成为学校帮派之争的牺牲品。

8、第六章主要是写方鸿渐等人来到三闾大学之后,在学校里经历的一系列人情世故。期间,学校原有老师和方鸿渐一行人之间的勾心斗角,拉帮结派,互相利用描写的生动形象,反映但是社会的复杂和人性的扭曲,揭露的社会的黑暗面,语言幽默辛辣,很值得一读。

9、在事业不顺利的情况下,方鸿渐糊里糊涂地和同校助教、还算合得来的孙柔嘉结了婚。而后怀着对明天的希望,携妻回到了上海。在上海没有靠山,求职又困难,妻子靠姑母找到了一份清闲而且薪水丰厚的工作,从此各种矛盾不断激化。方鸿渐与本来就不很满意的妻子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从口角直至动手打了一场,和妻子不欢而散地分手了。

10、回到上海之后,方鸿渐在干亲周某的小银行做事,在苏文纨家结识了她的表妹清纯女孩唐晓芙,一见倾心。

11、为了斗败情敌方鸿渐,他约了朋友与方鸿渐斗酒,二人不打不相识,成为好友。

12、第五章可以算作第二个单元,是“过渡性”或“衔接性”的。在这个单元中,在个人生活上分别吃了败仗的方鸿渐和赵辛楣,从“爱情”牢笼中冲了出来,他们由假想的情敌变为真正的挚友,共同到湖南平成三闾大学谋事。

13、“围城”困境告诉我们人生追求的结果很可能是虚妄的,这看起来好像很有点悲观,但骨子里却是个严肃的追求,热忱深埋在冷静之下,一如钱钟书本人的一生。他揭穿了追求终极理想、终极目的的虚妄,这就有可能使追求的过程不再仅仅成为一种手段,而使它本身的重要意义得以被认识和承认,使我们明白追求与希望的无止境而义无反顾,不再堕入虚无。

14、后与孙小姐一起离开三闾大学,结婚旅游到**,与赵辛楣、苏文纨相遇。

15、第六、七章是第三个单元,主要描写三闾大学里的明争暗斗。上自校长、训导长、各系主任,下至职员、学生、甚至还有家属,都卷入了一场令人头晕目眩的人事纠纷。职业上的排挤,情场上的竞争,堂而皇之的例行公事,见不得人的谣诼诽谤、阴谋诡计,一时间三闾大学成了竞相逐鹿的舞台。

16、抗战开始,方家逃难至上海的租界。在赵辛楣的引荐下,与赵辛楣、孙柔嘉、顾尔谦、李梅亭几人同赴位于内地的三闾大学任教。由于方鸿渐性格等方面的弱点,陷入了复杂的人际纠纷当中。后与孙柔嘉订婚,并离开三闾大学回到上海。在赵辛楣的帮助下,方鸿渐在一家报馆任职,与孙柔嘉结婚。

17、这一章的了小说中对于知识分子的思考和探讨,展示了他们对于文学和艺术的追求和独特的见解。同时也揭示了围城中知识分子的封闭和自我困扰的状态。

18、答:《围城》第八章的主要内容是:主要描述了方鸿渐和孙小姐一同从三闾大学离开,辗转回家办婚礼的故事。方鸿渐和孙柔嘉在返回上海途中结了婚。加以失业造成的对于前途的焦虑,使他们婚后不断发生争吵,定居上海后由于双方家庭和亲族的介入,一度曾发生了一系列龃龉和纠纷。

19、《围城》从“围城”这个比喻开始,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人类的“围城”困境:不断的追求和对所追求到的成功的随之而来的不满足和厌烦,两者之间的矛盾和转换,其间交织着的希望与失望,欢乐与痛苦,执著与动摇——这一切构成的人生万事。

20、爱情受到挫折、和岳父闹翻、和家庭疏远,方鸿渐怀着创伤和朋友一道到内地偏僻的三闾大学教书。然而,希望又落空了,学校远不是自己想像的那样,从校长到系主任,从教授到助教,无一不在欺骗中生活。一学期后,方鸿渐又被解聘了。

二、围城的主要内容一句话概括100字

1、回到上海后,方鸿渐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在一家报社做些杂活。

2、方鸿渐在欧洲游学期间,不理学业。为了给家人一个交待,方于毕业前购买了虚构的“克莱登大学”的博士学位证书,并随海外学成的学生回国。在船上与留学生鲍小姐相识并热恋,但被鲍小姐欺骗感情。同时也遇见了大学同学苏文纨。

3、后来方鸿渐失了业,又因为生活中的琐碎小事与妻子吵架,最后决定再到重庆去找赵辛楣碰碰运气看能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

4、方鸿渐失魂落魄地回到清冷的家,他的神经已经麻木了。他的情思弥漫乱飞,他不知道自己这些年都做了些什么。从毕业到现在,他到处颠沛流离,一事无成,而现在,爱情也正在他的内心里死去。他感到周身毫无力气,浑身疲惫不堪。他的心中一片空白。到了这时,他才觉得苏文纨的话是对的:恋爱就像一座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生活何尝不是一座城呢?

5、回到上海后,方鸿渐在一家报社找到了一份工作,但是报酬却少得可怜。这时孙柔嘉请她的很有权势的姑姑帮忙找到一份工资颇丰的工作。结果,方鸿渐却不领情,认为她这样做有损自己的人格。孙柔嘉气极了,两人大吵了一顿,孙柔嘉愤然离家而去。

6、第七章主要描述了围城中的一次学术讨论会。

7、方鸿渐逐渐与周家不和。抗战开始,方家逃难至上海的租界。在赵辛楣的引荐下,与赵辛楣、孙柔嘉、顾尔谦、李梅亭几人同赴位于内地的三闾大学任教。由于方鸿渐性格等方面的弱点,陷入了复杂的人际纠纷当中。

8、后来,苏文纨嫁给了诗人曹元朗。而赵辛楣和方鸿渐却不知什么原因成了朋友。

9、不久,苏文纨向方鸿渐表达了她的爱意,然而方拒绝了她的爱情,这使苏文纨非常伤心。于是,为了报复方鸿渐,她就把方鸿渐在船上和鲍小姐的风流韵事以及他已有妻室的事全盘告诉了唐晓芙。唐晓芙听后非常生气,大骂方鸿渐是个流氓,此后就离开了他。方鸿渐知道这是苏文纨搞的鬼,可他自己不知道怎样解释才好,他无须再解释了。

10、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

11、一行人舟车鞍马,来到三闾大学,才发现这所大学帮派分立、勾心斗角,任教不易。

12、苏文纨最后嫁给别人,赵辛楣很是沮丧,方鸿渐也因唐晓芙的拒绝而心灰意冷,二人决定和其他几个人一起去内地一所新成立的三闾大学任教,在路上听赵辛楣说起唐晓芙也已离开上海去了重庆。

13、第八、九章是第四个单元。方鸿渐和孙柔嘉在返回上海途中结了婚。这对双方来说,都不能算做令人激动的结合,加以失业造成的对于前途的焦虑,使他们婚后不断发生争吵。这种争吵在返沪途中还较为单纯,定居上海后,由于双方家庭和亲族的介入,矛盾更复杂了。

14、《围城》主要内容:

15、但在其上大学期间,周氏患病早亡。准岳父周先生被方所写的唁电感动,资助他出国求学。方鸿渐在欧洲游学期间,不理学业。

16、第一章主要讲述的是在回国的法国邮船上发生的事情。首先出场的是苏小姐,然后是孙太太,再就是方鸿渐,再就是鲍小姐。方鸿渐这个小说中的主人公出场是与不检点的鲍小姐紧密相关联的。这一章中,介绍了方鸿渐的家事及留洋的原由和经历。同时也描述了方鸿渐和鲍小姐间,一段短暂的,为消除旅途寂寞,同时满足彼此肉欲的非恋爱关系。读这一章节,觉得方鸿渐这个人很单纯,也是冤大头,活生生的被人引诱了。

17、围城故事发生于1920到1940年代。主角方鸿渐是个从中国南方乡绅家庭走出的青年人,迫于家庭压力与同乡周家女子订亲。

18、一路上历经艰险,也遭遇无数趣事。在三闾大学任教期间,方不知不觉地卷入校内个人恩怨和乡里狭隘观念明争暗斗中,几位同事都反对他,而他和英语助教孙柔嘉日趋亲密更引起他们的嫉妒。赵辛楣离校从商后,方鸿渐被校方排斥。方与孙结婚回沪,但他俩因琐事争吵,终于导致无可避免的分手。

19、丢下了昨天的失望,怀着对明天莫名其妙的希望,主人公又回到了内地。

20、后与孙柔嘉订婚,并离开三闾大学回到上海。在赵辛楣的帮助下,方鸿渐在一家报馆任职,与孙柔嘉结婚。婚后,方鸿渐夫妇与方家、孙柔嘉姑母家的矛盾暴露并激化。方鸿渐辞职并与孙柔嘉吵翻,逐渐失去了生活的希望。

三、围城的主要内容一句话概括30字

1、全书以讽刺为基调,以主人公方鸿渐的生活道路为主线,表现了人们在婚姻恋爱、教育、生活、事业等种种“围城”中的困境。作者在小说中淋漓尽致地讽刺了知识分子。刻画了一大批三四十年代的知识分子形象,深刻地反映了人性中的欺诈、虚伪与懦弱,揭示了一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展示了最为丰富的知识界众生相。“围城中的人想突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

2、长篇小说《围城》共分九章,大体可以划做四个单元。

3、婚后,方鸿渐夫妇与方家、孙柔嘉姑母家的矛盾暴露并激化。方鸿渐辞职并与孙柔嘉吵翻,逐渐失去了生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