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祝福语

言什么什么耳成语 汇总100句

时间:2024-09-07 18:59:28 祝福语

一、言什么什么耳成语大全

1、绝口不道绝口:始终不开口。指闭口不说话

2、部首笔画:7画

3、《广韵》《集韵》仍吏切,而去声。《广雅》诱也。

4、大家都拥向那里,只有我坚守此道;大家都到别的地方去,只有我不迁徙。把我的智慧藏在内心深处,在别人面前不显露自己的技能,即使处于尊贵的地位,别人也不会伤害我的。

5、三、相关成语:缄口不言

6、枉口拔舌比喻信口胡说。多指造谣生事,恶意中伤。

7、忠言逆耳[zhōngyánnìěr];释义;逆耳:不顺耳。正直的劝告听起来不顺耳,但有利于改正缺点错误。;出处;《儿子家·六本》:“孔子曰:‘良药苦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近义词;持平之论良药苦口危言逆耳;反义词;花言巧语甜言蜜语

8、不要说没有什么损伤,那引起的祸患将要影响深长;不要说没有什么损害,那引起的祸患将要继续扩大;不要说上天听不到,天神正在观察着你呢。

9、有口无心嘴上说了,心里可没那样想。指不是有心说的。

10、金口玉牙金、玉:比喻珍贵。指皇帝是金口玉牙,说什么是什么,不能更改。现比喻说一不二

11、鸡口牛后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12、顿口无言张口结舌,说不出话。

13、《再生缘》第三九回:“话说孟夫人听了这些言语,只气的哑口无声。”

14、諼是“谖”的繁体字。

15、众口一辞许多人都说同样的话,看法或意见一致。

16、这是古代说话非常谨慎的人。大家要警戒啊!

17、冲口而出形容不加思索地说出来。

18、脱口而出不经考虑,随口说出。

19、意思是,说的话还在耳边。比喻说的话还清楚地记得

20、赤口毒舌赤:火红色。形容言语恶毒,出口伤人。

二、言什么什么耳成语四个字

1、虎口逃生老虎嘴里幸存下来的生命。比喻逃脱极危险的境地侥幸活下来。

2、破口大骂满口恶语骂人

3、指天誓日言不由衷有口无心声声口口一口一声

4、言为心声心口如一一言不发

5、异口同声、口口声声、杜口吞声、

6、哑口无言哑口:象哑巴一样。象哑巴一样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的样子。

7、信口雌黄信:任凭,听任;雌黄:即鸡冠石,黄色矿物,用作颜料。古人用黄纸写字,写错了,用雌黄涂抹后改写。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

8、交口称誉异口同声地称赞。

9、你言我语nǐyánwǒyǔ成语解释:言:说,讲。指人们互相议论或争论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

10、钝口拙腮指口才笨拙,说话不流利

11、又《集韵》丑里切,音。辱也,与耻同。

12、开口见心说话直爽,没有隐曲

13、誀,是一个汉语常用字,读音为èr,该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时代。起初基本含义为引诱;继而引申含义为誀诱。

14、百口莫辩莫:不能;辩:辩白。即使有一百张嘴也辩白不清。形容不管怎样辩白也说不清楚。

15、言字旁加耳是“誀”字,誀er第四声。

16、又人名。希誀、汝誀,见《宋史·宗室表》。

17、碍口识羞碍口:说不出口。指怕羞而不说话。

18、病从口入疾病多是由食物传染。比喻应该注意饮食卫生。

19、《左传·文公七年》:“今君虽终,言犹在耳。”

20、万口一谈千千万万人说同样的话。比喻意见一致。

三、言什么什么耳成语有哪些

1、不要多说,多说的往往多败;不要多事,多事的每每多患。即使生活在安乐的环境中,也一定要戒慎恐惧。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后悔自己的多言多事。

2、言优ⅹ耳的成语应该是

3、一辞同轨众口一词不约而同同声一辞一口同声不谋而合如出一口有口皆碑万口一辞

4、明·马愈《马氏日抄·风异》:“众闻予言,将以为诞也,皆掩口失声。”

5、杜口吞声形容一句话也不说。

6、信口开河比喻随口乱说一气。

7、【出处】:唐·鲍溶《会仙歌》:“轻轻濛濛,龙言凤语何从容,耳有响兮目无踪。”

8、不同的嘴说出相同的话。指大家说得都一样。

9、出口伤人说出话来污辱人;说出的话有损人的尊严。

10、孔子到东周观光,前往瞻仰周的太祖后稷的祠宇。祠宇右边阶级之前,有一座铜铸造的人像。人像的口上被封了三重,他的背上,刻了铭文。

11、空口无凭单凭嘴说而没有什么作为凭据。只要用实物来证明。

12、黄口小儿黄口:儿童;小儿:小孩子。常用以讥讽别人年幼无知。

13、信口开合比喻随口乱说一气。

14、孔子读完了这篇铭文,回头对弟子们说:“你们年轻人要记住啊!这些说得很具体而又很中肯,说得合乎情理而又很有说服力。《诗经》中说:恐惧戒慎,好像下临无底深渊,生怕跌了下去一样;好像踩在薄薄的冰块上,生怕陷了进去一样。这样去要求自己,难道还怕嘴巴会招来祸害吗?”

15、横暴的人往往得不到善终,好胜的人一定遇到强敌,盗贼憎恨主人,百姓埋怨上级,君子深知不可高高在上,所以要谦下一些;深知不可老是跑在前头,所以退居后面。

16、杜口裹足杜口:闭住嘴;裹足:止步不前。闭着嘴不敢说,停住脚不敢走。比喻有顾虑而不敢接近,远远避开。

17、《后汉书·曹节传》:“群公卿士,杜口吞声,莫敢有言。”

18、言人人殊众说纷纭各执己见智者见智聚讼不已各抒己见大相径庭议论纷纷聚讼纷纭众口纷纭莫衷一是

19、多口阿师指喜欢多话的人。

20、言加耳朵旁是“誀”字。

四、言什么什么耳成语大全四个字

1、拙口钝腮比喻嘴笨,没有口才。

2、又《广韵》如之切《集韵》人之切,音而。义同。

3、形容一句话也不说。

4、矢口否认一口咬定,死不承认。

5、缄口不言缄:封闭。封住嘴巴,不开口说话

6、释义:引诱。

7、闭口不言紧闭着嘴,什么也不说。

8、犹口口声声。

9、犹:还。说的话还在耳边。比喻说的话还清楚地记得。

10、童言无忌tóngyánwújì成语解释:忌:忌讳。儿童讲话诚实,纵出不吉之言,无须见怪。讥人说话幼稚可笑成语出处:巴金《家》:“老太爷因为觉群在堂屋里说了不吉利的话,便写了‘童言无忌,大吉大利’的红纸条,拿出来贴在门柱上。”

11、温厚恭谨,戒慎仁德,会使人仰慕;坚持柔道,谦虚下人,人们永远超越不了它。

12、佛口蛇心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13、出口成章说出话来就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

14、豁口截舌撕开嘴巴,截去舌头。指命人住嘴

15、水还是细流的时候,不去堵塞它,那么最后就要扩大成为长江大河的;细微的线缕,如果不去撅断它,有的就可能被织成大的网罗;最小的幼苗,如果不去拔除它,将来就非用斧头不可啊。

16、《金瓶梅词话》第七回:“西门庆那里肯,一口一声只叫‘姑娘请受礼。’”

17、一、基本释义:缄:闭。指人闭口不说话。形容畏惧权势,言语谨慎,怕招惹是非,应当说的而不敢说或不愿意说。

18、附耳低言:【fùěrdīyán】附:贴近。贴近别人的耳朵低声说话。形容和对方密谈要事。

19、“谖”,初见于秦朝小篆时代,“谖”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朝小篆演变而来。

20、虎口余生老虎嘴里幸存下来的生命。比喻逃脱极危险的境地侥幸活下来。

五、言什么什么耳成语全四个字

1、《宋书·庾炳之传》:“伏复深思,只有愚滞,今之事迹,异口同音,便是彰著,政未测得物之数耳。”

2、善言顺耳的意思就是说好听的话能让人的耳朵听得舒服顺心,人总是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不好的话,正所谓忠言逆耳利于行,但是很多人却接受不了听真话刺耳的话,反而喜欢听好听的假话,说好听的话确实能讨人欢心,但并不是出自于真心

3、善言顺耳,忠言逆耳。

4、万口一辞千千万万人说同样的话。比喻意见一致。

5、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三折:“你也曾听杜宇,他那里口口声声,撺掇先生不如归去。”

6、火刚冒烟的时候,你不去扑灭它,到了火势很大的时候,又怎么办呢?

7、假如真能慎之又慎,那就是致福的根基;多嘴多舌不是没有损害,它正是致祸的门径。

8、至言去言zhìyánqùyán成语解释:至言:至理明言。至理明言,不以平常的语言表达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知北游》:“至言去言,至为去为,齐知之所知,则浅矣。”

9、七、词语语法:补充式;作谓语;形容沉默不语。

10、五、近义词语:三缄其口、缄口无言、秘而不宣、守口如瓶

11、张口结舌结舌:舌头不能转动。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或因紧张害怕而发愣。

12、说的话好像还在耳边回响。形容自己对别人说过的话,或者别人对自己说过的话记得很清楚。

13、辩口利辞辩口:口才好,善于辩论。指能言善辩,伶牙俐齿

14、诈也。公羊传:此伐楚也。其言救江何,爲谖也。何曰:谖,诈也。息夫躳传:虚造诈谖之策。按师古注云:谖,诈辞也。辞当是䛐。此葢小颜所据说文作诈䛐也,浅人删䛐耳。衞风:终不可谖兮。传曰:谖,忘也。此谖葢藼之假借。藼本令人忘忧之艸,引伸之凡忘皆曰藼。伯兮诗作谖艸,淇奥诗作不可谖,皆假借也。许偁安得藼艸,葢三家诗也。从言爰声。况袁切。十四部。

15、闭口藏舌闭着嘴不说话。形容怕惹事而不轻易开口。

16、顿口拙腮比喻嘴笨,不善于说话。

17、守口如瓶守口:紧闭着嘴不讲话。闭口不谈,象瓶口塞紧了一般。形容说话谨慎,严守秘密。

18、江海虽然是低姿态,但却能为百川之长,正是因为它处在卑下的地位啊!上天不论亲疏,却只扶助那些能居人下的人,要警戒呀!

19、一个言一个爱读“諼”字。

20、诈也。从言爰声。况袁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