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但我们不能为了批评而批评,批评需要满足一定的标准:
2、书②:摘抄+感悟
3、摘抄一般是指课外读物中出现的好词好句,丰富自己的写作词库。
4、做摘抄的好处自不必多说,无论学习什么,日积月累都是成功的唯一途径。郎平带领中国女排取得巴西奥运会冠军后,接受采访时说过,女排每天的训练内容里,仅是一个扣斜线的动作,就要连续训练三个小时。最高水平的运动员尚且如此,更何况普通人的学习。
5、读书记忆小方法①背景知识对理解,认知和记忆的重要性
6、而为了不使笔记的页面凌乱,我会按不同的顺序写笔记——先是好词好句,再是让自己有思考的句子和小读后感。不同的内容我都会用不同的颜色进行书写。一章的笔记大概会长这样
7、首先,要凝神静气,拒绝跟风似的浮躁
8、第三:将书中内容付诸行动
9、摘抄本是粉色的塑料皮,小32开,隔几页会有一张彩色的插页,或是山水,或是明星,纸张粗劣,印刷也极不均匀。
10、奥野宣之强调:“不管有多少信息,如果不重新组合碰撞,是不会产生创意的。一个创意好不好,关键在于如何安排信息与信息之间的关系。”
11、首先、然后、然后、最终
12、其实,我们很多人都经历过这样的窘境。如果有人问你最近读了什么书,或者你最喜欢什么书,你肯定很容易就能给出答案。但是,如果他继续发问:“这本书讲了什么内容?”“你最喜欢书的哪一部分?”“这本书对你有什么影响?”“它的优点又在哪里?”仅仅这四个问题,就足以令很多人哑口无言。
13、感悟评论——激发思想的火花,创造出自己的思想。
14、下面这张就是一个例子。
15、其实大可不必想得那么复杂。
16、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而如何做到读书时不是囫囵吞枣,找出书中之黄金,做好读书笔记便是重要的一步。
17、而事实上,我现在看书都会先把一整章节读下来,读到有感触的地方,用荧光笔划下,最后汇总在一起做笔记。这样不仅不会因为长时间写笔记而导致读书断断续续,也能保证读书笔记更加整洁。何乐而不为呢。
18、如何活用读书笔记?
19、在开始讲述记忆方法之前,我们要先来看看记忆的底层逻辑。
20、摘抄的方式:
1、用具象代替抽象
2、那么笔记要怎么做?
3、这不是读书人正常的心理。现在很多人,总感觉平时看书的时间不多,但也想在人面前体现出自己爱读书有文化的样子,就从市场上买了那些名著速读,里面无非是故事梗概,精彩语句,满足了当前这些功利人的心理。
4、他们自己可是不会跑,因为腿脚被钱赘的太沉重.
5、所以,一般老师的解题思路都是层层分解的,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刚刚入手的学生可以在有限的工作记忆系统内慢慢消化难题。毕竟,我们大脑的思考机制就是如此。当我们遇到问题,特别是棘手的难题时,我们的长期记忆无法唤醒,或者问题难度太大,导致我们的工作记忆超负荷,都会导致我们无法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6、三是要记笔记。
7、当你跟作者达成共识,找出他的关键主旨与论述,分辨出如何解决他所面对的问题,你就会知道他在这本书中要说的是什么。
8、书③:摘抄+感悟
9、不要一口气不管不顾地看下去
10、但孩子的笔记很工整,每句摘抄都会在下面注明来自哪本书以及时间。里面有古诗、古文,现代诗,历史故事或名言警句。
11、下面我们来举个例子。假设我们要理解欧姆定律是怎么一回事。欧姆定律的公式是I=V/R.
12、摘抄,基本要求就是摘录和抄写好词好句或者是片段,写读后感是更高层次的要求了。
13、结合我自身经历,确定书单有以下几种方法:
14、记忆的底层逻辑
15、假设我们的大脑如上图所示,它包括三个基本单位,环境、长期记忆和工作记忆。
16、为写读书笔记赋予仪式感
17、就像是前期网红流浪大师一样“吊个书袋”,说几句“善始者众,善终者寡”的金句,大家都惊为天人。其实他们只是多看了几本书,因为我们正是不看书,所以才很惊奇。
18、给书本内容编些小故事,联想记忆,印象更深。
19、写读书笔记的日期
20、一本读书笔记有了封面、内容和结尾,就像是为了看的书再创了一本独属自己的书,也是一个妙趣横生的过程。
1、如果你发现CNN,PHD,FBI,CIA,NCAA都是比较常见的字母组合以后,你的答案是什么?我想你的答案肯定是下边记得更多。工作记忆的空间大小并不是由字母多寡决定,而是由有意义的片段决定的。如果字母能合并,你就能在工作记忆中储存更多的内容。而字母组合就像我们的长期记忆一样,这些事实性知识可以帮助合并,合并又增加了工作记忆中的空间。
2、如何选购书籍?
3、②故事性的内容可以增强记忆效果
4、从小学开始,亲戚就给孩子准备了两个本子,一个是摘抄本,另一个是剪报本。
5、最后我想说的是,别把读书看的太功利。读书就是一个好玩的过程,当放下正确与否,也许收获的更多
6、谢邀,如何最快地学习一本书的内容?
7、其实这就关系到我们大脑运作的过程,首先,课上讲过的知识点就是我们的长时记忆,你无法调用就相当于解不出题。其次,题目步骤太多,我们的工作记忆系统容量有限,你解着解着就容易卡壳。
8、在作者上,以儿童文学名家为主,比如金波、曹文轩,杨红樱,沈石溪,汤素兰,殷健灵等。这些都是文学造诣很深的儿童文学作家。
9、因此,读书的时候应当鼓动自己主动思考。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没有好的想法,而是疲于思考。
10、对二年级来说,如果在抄写的基础上,附上简单的读后感,那肯定是加分的做法,但是只说需要“摘抄”,就是没有硬性要求写主观感受。
11、浅的层面,你读后得知道这本书说了什么?其中又分为主题概述和详细内容;
12、经常会有人觉得写读书笔记是一件很繁琐的事情,难以坚持。但若是把写一本笔记当做制作一本书,心中就会油然而生出仪式感,写笔记也会变成充满使命感的事情。
13、总之,是这样的,首先看目录大纲——接着分析出哪些需要重点看哪些可以不看,进行优化选择——具体到章节里边看边思考同时记笔记——用自己的话阐述自己了解到知识——隔一段时间复习。
14、夜还很黑,空中有些湿冷的雾气,心中更觉得渺茫
15、真的有那么多如果吗?就是没有这些如果她才有机会啊。
16、听完以上的解释,是不是仍旧感觉一头雾水。那我来换一种说法,我们把电流比作水流,所以这个公式就会变成,I是我们测试的水流,V是地势的高低,而R就是表示阻力不同的导管。这么一说,就显得更加简单直观了吧。所以我们的欧姆定律就变成了,水流速度取决于水压和所受阻力。这样对于我们来说,电流的运动就变成了具象而有形状的水流运动了。比起死记硬背欧姆定律公式,这样通过理解和关联事物以后的记忆方式想必会有效很多。
17、画出全书结构的思维导图
18、一是有目的的选择书籍
19、而最有意思的是当你第二次去看那一本书的时候,回过头再看看以前的自己的书评,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20、剪报本则要大了许多,16开的那种。那时候不像现在,家家都有订报纸杂志的习惯,有些是专门给孩子订的,大人怕孩子看完之后丢掉,于是就领着孩子做了这么一个剪报本,把里面好的文章按照报纸或杂志上的形状剪下来,用胶水一张一张地粘在本子上。那次去,孩子还特意拿出来给我看,厚厚的一个剪报本,里面甚至还贴了一些漫画和打油诗。
1、如果你有时间,就把书从头到尾快速浏览下。过了几天后,一定要回来再看,复习一下。
2、第二:认真做好笔记
3、我们来看上面那串字母,你猜上边和下边哪个能记住的更多?
4、“如果她立即取得胜利,他屈服于她,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我会蒙住脸转向墙壁,从此对他们死心。如果英格拉姆小姐是个善良又高贵的女人,天生就有力量、热情、仁慈和见识,我就会去跟嫉妒和绝望两只老虎决一死战。”
5、从小学到高中,足足有十五本。能坚持这么久,还一直保留着,这让我有些吃惊。
6、每一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者拟定了纲要,以写出一本好书。而你则要拟定你的纲要,才能读得明白。在拟大纲的最后阶段,就是要知道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7、创意的生成,通过索引,查找,提取出不同书的相关同一主题内容,对摘抄的内容进行整合,再加上感悟评论,提出新的假说,予以加工提升,就是一篇文章的素材。
8、第一:有效率地读书。
9、在开始写笔记之前,我都会专门准备一面纸来写书名和一些作者信息。如果时间充裕还会做成手账的形式。
10、葱鮪火锅=鱼肉+葱
11、内容上,低年级同学要以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的句子为主;高年级的同学则多摘抄一些有哲理、富有思想的句子。至于一些好词,其实不必单独摘抄,把包含好词的句子抄下来,在词语下方划线提示,使词语不离开语句环境,以后在使用上,才知道该在什么情况下运用。否则仅仅是把好词单独记录下来,下次仍不知道如何使用,这样的摘抄没什么意义。
12、鲁迅先生曾言:“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读书笔记是一个人的、有关一本书的、独一无二的精华,然而更多时候“麻烦”、“不整洁”、“无序”才是人们心中读书笔记的代名词。私以为,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写读书笔记可以成为令人欢愉的事。
13、所以,通过讲故事也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记忆力。
14、因为关于历史的理论不同,因为历史家的理论会影响到他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因此如果我们真的想要了解一个事件或时期的历史,就很有必要多看一些相关的论著。
15、找论点小技巧:
16、其次,读书不要有过多的功利,拒绝华而不实的虚荣
17、即便历史学家们极力保持客观的态度把历史向我们“如实报道”,由于他们是历史学家,需要有自己的一套理论,故还是会带有强烈主观的想法夹带在他们描述的历史里面。为了不被骗,只能多找不同的作者的描述,试图从中推理分析出一个高度还原的历史
18、总结性用词:总而言之、我认为、得出结论、一定。
19、我们读书,都是为了学以致用。只有在读完一本书后,对读书中内容做出反应,进行主动思考,积极地进行输出,才算是真正掌握了书中的内容。其实我们在制作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时,已经在不知不觉间开始了输出。接下来,就要通过不断地重读笔记,对已经消化的知识进行精细的咀嚼。养成重读的习惯,才能不断地为思想增色。同时,撰写书评,与朋友交流书中内容也是非常有效的思想输出方式。
20、奥野宣之制作的“购书清单”就很好地避免的上述情况的发生。购书清单是一张极其简单的表格,通常包含四项内容:书名、作者名、出版社、备注。它不仅可以培养读书的目的意识,还可以帮助我们看清自己真正的读书需求。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取材,将想看的书写进购书清单的列表中,去书店的时候就可以轻松地“指名购书”了:找到清单上的书籍,翻看确认真的想读,付钱回家。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买到了真正想读的书,可谓一举两得。
1、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刮起一阵研究国学风,什么样的人穿个唐装或者汉服的,就登堂入室出来说国学,其实说到底他们大都也不知道什么是国学。
2、所以,在摘抄上大致要遵循这样几个原则:
3、其实我们的大脑对于机械性的记忆事物总是容易遗忘,而一旦某一件事物通过思考以后,它们在大脑里面停留的时间就会大大增加。联想也好,词根也好,就相当于是给一个一个单词编了一个小故事。
4、笔记里面都应该有什么?
5、一般写作中,都会有一些标志性的词语,告诉你这是重点。比如:
6、截至去年年底我还在使用纸质版的笔记,一共分为三本——一本用来摘抄零碎的好句,另一本会誊抄并写下感想,还有一本用来记专业书籍的笔记。个人感觉纸张的笔触真的很舒适,但是这样写笔记真的很容易乱,对于强迫症患者十分不友好。
7、许多人看书尤其是故事性比较强的书,总会不经意间便流于其表面的剧情,而缺乏一定的思考。但“小读后感”就像是变相地强迫自己思考,捕捉这一章节中发人深省的点并且理解作者的思想。
8、读书笔记法,让我们读书的目的发生了变化:从“读完就好”到“写读书笔记”。因此,读书的重心也随之而变:不再是“因为读了书而写读书笔记”,而是“为了写读书笔记而读书”。当我们以思想输出为前提去读书时,思想输入的质量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
9、对于用来放松的书,每章或每几章随手记一些感想便可;对于想要认真读的书,每章都要多去思考,写笔记;还有一类是杂乱的笔记,里面可以是对一个帖子内容的摘抄和感想,也可以是生活中无意瞥见的触动人心句子。
10、第一、第二、第三
11、我们都以为大脑是用来思考的。但其实刚好相反,我们大脑运作的本质是避免思考!
12、那时候孩子已经在读大学,孩子拿出本子给我看时,表皮已经蒙上了岁月的尘迹,剪报本里的报纸都已经泛黄。可是看着这些,他的眼神里透露出骄傲的光,似乎也在追忆自己美好的童年。
13、如果图片不清晰,可以点击图片“查看原图”,或者点击下方传送门直接查看导图源文件↓↓↓
14、我相信大家都有过背英语单词的经历。比如一开始我们学习一个词汇的时候,通常用的是拼读法,比如A-P-P-L-E,APPLE。那么随着英语教学的深入,我们还学习了联想法,词根法等等。而且大多数人都发现,联想法和词根法记忆的效果要比拼读法来得好。
15、规律支撑大脑运行的手段永远是我们的记忆。
16、最后,想读书有只要有一条理由,不想读书有一万条理由
17、怎么使笔记条理有序?
18、大家一起共勉吧,下面是我在看的书,有没有也在读的呢?
19、希望使他快活,恐惧使他惊惶,他想睡,但睡不着,四肢像散了似的在一些干草上放着.什么响动也没有,只有天上的星伴着自己的心跳.
20、每一章节写小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