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祝福语

关于诚信的四字成语故事100个 精选58句

时间:2024-09-11 15:00:04 祝福语

一、关于诚信的四字成语故事100个

1、熊渠子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心想:我的力气再大也射不穿石头呀!他后退了几步,又拿起了一支箭,开工向石头射去。只听“啪”的一声,箭却被弹了回来。熊渠子又连射几回,都是这样。他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于是摇摇头,叹了口气,继续赶路去了。

2、一天晚上,曾子的小儿子刚睡下又突然起来了,从枕头下拿起一把竹筒向外跑。曾子问他去干什么?孩子说,这是我从朋友那么借来的书简,说好了,今天还得,再晚也要还人家,不能言而无信啊!曾子笑着把儿子送出了门。言而有信:曾子,名参,孔子的得意门生。儒家思想就是孔丘通过曾参传给嫡孙子思,再传给孟轲,形成孔孟之道的,所以曾参被儒家尊为“宗圣”。

3、·抱诚守真:抱:存在心里。志在真诚,恪守不违。

4、出自《论语·学而》第七章,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5、这个成语故事源于《战国策》中的一个故事。相传,一个农夫在种植水稻时,为了让水稻更快地生长,他每天都会拔起一些水稻,结果导致水稻生长缓慢,最终收成很少。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过度的急功近利是不可取的。

6、·一言为定、言而有信:说话算数,守信用。《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信:信用。

7、有一天夜里,当天经过一片山林时,忽然看见前面不远的地方躺着一只老虎。他吓出一身冷汗,赶紧拉弓搭建,对准老虎就射。可是,那只老虎不动也不吼。

8、这个成语故事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传说。相传,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将军在攻打齐国时,为了获得胜利,向齐国公主求婚并得到了同意。但是,当将军得到公主之后,却又违背承诺,折损了大量的士兵,并最终失败了。

9、有诚信的成语典故我举几个例,

10、【立木为信】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11、启示:知恩图报,言出必行,才能取得成功,赢得敬重。

12、商鞅为了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13、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可见,诚信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

14、吴起在北门外靠置了一根辕木,然后下令道:“谁能把它搬到南门外,就赏给谁上等田地,上等住宅。”没有人去搬它.等到有了搬动它的人,立即按照命令行了赏。不久吴起又在东门外放了一石赤豆,并下令说:“谁能把它搬到西门,赏赐如前。”人们抢着搬它。

15、【曾子杀彘】有一次,曾参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儿子吵着要去。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儿子去,便对他说回来就杀猪给他吃。儿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这话本是哄儿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

16、启示:只有取信于民,才能得到民众的信任。

17、于是吴起下令道:“明天将攻打哨亭,有能先上去的,任命他做国大夫,赏他上等田地住宅。”人们争先恐后。于是攻打哨亭,一个早上就拿下了。

18、诚信的成语故事篇二:曾参杀猪

19、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讲诚信的例子:

20、“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句谚语就是从上面的故事演变而来的。人们常用来说明只要专心致志,肯下苦功夫,就能达到目的;有时也用来比喻诚心待人,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关于诚信的四字成语故事100个简短

1、启示:只有诚信待人者,才能被别人诚信相待。

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3、最后,季布凭着诚信还受到了汉王朝的重用。

4、这个成语故事源于《论语》中孔子与弟子子贡的对话。孔子问子贡:“你认为什么是最重要的?”子贡回答:“最重要的是树立好的人才。”孔子说:“你说得对,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5、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

6、译文: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竭尽全力;服侍君主,忠于职守;与朋友交往,讲求信誉。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有学问了。

7、赔了夫人又折兵

8、【一诺千金】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9、以上只是部分符合的成语,有关诚信的成语典故还有很多。

10、魏文侯守约:魏文侯与群臣喝酒时,想起自己曾经与管理山泽的官员约好今天要去打猎,就放下酒杯,冒雨前往事先约定打猎的地方,亲自跟对方说明情况,取消了这次打猎活动。

11、·金口玉言:极难得的可贵的话,封建社会多称皇帝讲的话,后来也用来泛指不能改变的话。

12、诚信所至,金石为开

13、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14、黄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诺:季布,汉朝人,他以真诚守信着称于世。时人谚云:“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意思是说,季布的一句话,比金子还要贵重。之后,季布跟随项羽战败,为刘邦通缉,不少人都出来保护他,使他安全地渡过了难关。最后,季布凭着诚信,还受到汉王朝的重用。

15、韩信报恩:贫困潦倒的韩信,为了谋求生存,在淮水钓鱼。一位漂洗丝绵的老妇人,同情面黄肌瘦的韩信,就经常把自己的饭菜拿给韩信吃。韩信感激地许诺:以后要报答她。后来,韩信成了大将军,他找来当年的恩人,给她千金,作为报答。

16、诚信的成语故事篇三:一诺千金

17、出自《朱子全书·论语》:“行之以忠者,是事事要着实,故某集注云:‘以忠,则表里如一。’”

18、这件事很快传开了。人们议论说,熊渠子所以能射开石头,是因为他当时心志专一,精力高度集中。

19、【尾生抱柱】相传尾生与女子约定在桥梁相会,久候女子不到,水涨,乃抱桥柱而死。

20、【君子之约/童叟无欺】孔子东游的时候与一个叫项橐的小儿比试,各出一题,互为应对,胜者为师。孔子输后,果真拜项橐为师。这就是君子之约和童叟无欺的典故。

三、关于诚信的四字成语故事100个以上

1、熊渠子感到奇怪,壮着胆子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一块像老虎的大石头;再一看,他射出的那支箭整个儿钻进石头里去了。

2、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3、启示:父母要以身作则,言而有信,真诚待人,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孩子。

4、关于诚信的成语有一言九鼎、言而有信、诚至金开、一言为定、抱诚守真、修辞立诚、金口玉言、闲邪存诚、驷马难追、言信行果、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5、这个成语故事源自《庄子》中的一个故事。相传,一个老人的马跑了,人们都觉得这是个不幸的事情。但是,过了一段时间,马回来了,并带回了一匹更好的马。人们才明白,原来这个失马的事情是个幸事。

6、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7、【立木为信】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

8、这个成语故事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传说。相传,有一个人画了一条蛇,但是他觉得蛇不够完美,于是在蛇身上画了几条线条。结果,他的蛇看起来就像一条毒蛇,吓坏了所有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过度的完美主义会导致适得其反。

9、曾子杀彘:曾子的妻子为了不让儿子跟自己到集市去,就骗孩子好好在家呆着,等自己回来后杀猪给他吃。妻子回家后,曾子认为父母不能与小孩开玩笑,说话不算话,就真的杀了猪,煮了猪肉给儿子吃。

10、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

11、这时太子触犯了新法。卫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推行,是因为上层的人触犯了它。”将依新法处罚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

12、楚国有一位著名的射箭能手名叫熊渠子。

13、坦白是使人心地轻松的妙药。

14、形容说话算数,非常讲信用,言而有信,言出必行,说到做到。比喻自己说过的话,答应别人的事情,就如同千金般贵重。

15、出自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40回:“褚一官平日在他泰山眼前还有个东闪西挪,到了在他娘子跟前却是从来说一不二。”

16、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程婴,我一言已定,你再不必多疑了。”

17、启示:国家要富强,国君就要率先垂范,信守承诺,践行约定。

18、商鞅立木:商鞅担心百姓不信任自己,在公布已经准备就绪的变法条令前,就派人把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放置在都城集市南门前面,许诺:只要把木头搬到北门,就给他十金。起初百姓只是感到奇怪,没有人动手。后来,商鞅把赏金提高到五十金。一个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搬动了木头,果然得到了赏金。商鞅这才颁布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