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2、包括唐以前各种形式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4、诗体名。律诗的一种。就律诗定格加以铺排延长,故名。
5、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6、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7、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8、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9、《乐游原》李商隐
10、主要分五绝、七绝、五律、七律、排律等。千万不能将“今体诗”跟现在所说的“新诗”混为一谈。
11、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1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3、诗体名。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为主,当起于汉代民间歌谣。旧说则谓始于《柏梁台诗》,恐不可信。
14、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5、《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16、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7、有人说绝诗是截取律诗的一半而成。但在唐代律诗形成以前,已有绝句,虽亦押韵而平仄较自由,如《玉台新咏》中即有《古绝句》,后人即用古绝句以别于近体绝句。
18、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9、诗体名。由五字句所构成的诗篇。起于汉代。魏晋以后,历六朝隋唐,大为发展,成为古典诗歌主要形式之一,有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
20、中间两联必须对仗。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分五言、七言两体,简称五律、七律。亦偶有六律。其有每首十句以上者,则为排律。
1、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2、又称“古诗”“古风”,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3、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4、诗体名。全篇每句四字或以四句为主。是我国古代诗歌中最早形成的诗体。春秋以前的诗歌,如《诗经》,大都为四言。汉代以后,格调稍变。自南朝宋齐以后,作者渐少。
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7、即绝诗。亦称截句、断句。诗体名。截、断、绝均有短截义,因定格仅为四句,故名。
8、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9、《山居秋暝》王维〔唐代〕
10、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1、《夏日绝句》李清照
12、诗体名。古体诗的一种,最初出于乐府。诗中句子字数长短间杂,无一定标准,最短仅一字,长句有达九、十字以上者,以三、四、五、七字相间者为多。
13、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4、《春晓》孟浩然
15、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1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7、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18、《登鹳雀楼》王之涣
19、《静夜思》李白
20、诗体名。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故名。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
1、《鸟鸣涧》王维
2、《使至塞上》王维〔唐代〕
3、《相思》王维
4、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6、就“格律诗”而言分为,古体诗、近体诗、今体诗:
7、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8、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形成于唐代。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分绝句和律诗。
9、诗体名。全篇每句六字。相传始于西汉谷永,一说东方朔已有六言,其诗均不传今所见以汉末孔融的六言诗为最早。有古体近体之分。但均不甚流行。
10、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1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12、《悯农二首》李绅
13、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也有六言绝句。唐代通行者为近体,平仄和押韵都有一定的要求。
14、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15、《江雪》柳宗元
16、魏曹丕《燕歌行》,为现存较早的纯粹七言诗。到了唐代,大为发展。有七言古诗、七言律诗、七言绝句。与五言诗同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
17、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18、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19、每首至少十句,有多至百韵者。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也有隔句相对的,称为扇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