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山海经》各种版本太多,现在还有漫画本,各取所需。学术点的是袁珂先生注释本,普通读者入门推荐上海古籍出版社陈成注释本。
2、《夷坚志》是汉族文言志怪集。南宋洪迈撰。书名出自《列子.汤问》:《山海经》为"大禹行而见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坚闻而志之。"大意是指《山海经》中的故事是大禹看到的,伯益取的名,夷坚听说后记载下来了。可见洪迈是以夷坚自谓,将其书比作《山海经》。
3、这就是我读图片上的书,对我的影响。
4、好问题,必须作答!
5、唐人小说创作中,豪侠这一题材类型是相对独立的一个小说流派,称之为“豪侠小说”。
6、《论语》一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
7、一是如题以不变消解。每到一个国家或县郡,必强调“语言及风俗与中华无异”,饮食当然也不变,即虽然走了很远,似乎仍在原地;
8、唐代牛僧孺《玄怪录·续玄怪录》、裴铏《传奇》、段成式《酉阳杂俎》。这些都是中华书局版本比较靠谱。关于唐传奇选本,推荐汪辟疆的《唐人小说》和汪聚应的《唐人豪侠小说集》。
9、本书是20世纪国学大师顾随学问与人生的巅峰之作,由国学大家叶嘉莹精准详实的记录。
10、潘向黎女士写的关于一些和古诗有关的小文章。
11、第一类先秦时期没什么可以推荐的,基本上那些书大家都知道,《论语》《诗经》《老子》《庄子》是基本。
12、《论语别裁》
13、《酉阳杂俎》唐代小说,作为笔记小说集,有前卷20卷,续集10卷。这本书的性质,据作者自序,固役不耻者,抑志怪小说之书也。所记有仙佛鬼怪、人事以至动物、植物、酒食、寺庙等等,分类编录,一部分内容属志怪传奇类,另一些记载各地与异域珍异之物,与晋张华《博物志》相类。
14、洪迈《夷坚志》内容庞杂,记述有序,文字有唐代遗风,而气象不逮。
15、《东坡志林》所记真实虚幻交加,而行文简介明了,少夸饰而多情致。
16、《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该作是作者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
17、《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
18、《唐宋八大家文钞》
19、《古文观止》以“儒家”视野选文,风行已久,相关选文中规中矩,可以作为启蒙类入门,不过,选编者吴楚材、吴调侯完全不知道是什么人,只是“定稿付梓人”吴兴祚的两广总督身份,使得这部选本具有了广告、推广的巨大效应。我没有研究过吴兴祚,他称从子楚才“潜心力学”,从孙调侯“奇伟倜傥”,看起来有让这两位“官二代”吃老本自己的意思。有意研究的学者,不妨从这里深挖一下“八卦”。
20、《世说新语》也是版本众多,我推荐**杨勇教授的注释本。
1、或许,为了突出这个主题,《西游记》完全忽略掉了异国风情,不仅各地的食谱保持不变,连语言及风俗等均一直与中华无异了。
2、第四类宋代苏轼《东坡志林》、洪迈“笔记小说”《夷坚志》,中华书局。
3、《聊斋志异》
4、《庄子南譁》
5、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唐诗鉴赏辞典》,在七十年代末,很多老教授都“无事可干”,非常便宜,可以当作苦力来用,因此这本“鉴赏辞典”里给每一首诗撰写评价的都是学术大家,此后再也不可能聚集这样高水平大家一起做这样的事情了。
6、三联出版社的钱钟书选本《宋诗选注》,好像有人贬过,不记得说什么不好了,但是我觉得钱钟书先生的眼光还是值得信赖的。
7、《搜神记》是一部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故事的小说集,作者是东晋的史学家干宝。主角有鬼,也有妖怪和神仙,杂糅佛道。大多篇幅短小,情节简单,设想奇幻,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8、第六类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彭玉平评注,中华书局出版。
9、《宋诗选注》是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之一。卷首之序为钱钟书先生多年潜心研究宋诗之后写成的一篇重要诗学论文。文中不仅对宋诗的历史地位及其成败得失,见解独到,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基本理论多所建树,而且对诗文选政颇有创见。
10、《老子他说》是南怀瑾先生关于《老子》的讲记。南怀瑾先生以深厚的文史功底,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对《老子》的内涵作了充分的阐解、辨正和引述。
11、曾国藩编纂的一部古文精华集,共二十六卷。《经史百家杂钞》一书,是从清末到民国,在社会上流传很广、影响较大、继姚鼐《古文辞类纂》之后的又一部有名的古文选读本。
12、《阅微草堂笔记》
13、第二类《山海经》《世说新语》《搜神记》
14、因此,在谈到传统文化时,我们还是要兼收并蓄,拓展自己。同时,也不必迷信古人,更要谨记做一个丰盈独立的人,挺直腰板,放眼世界和未来,而千万不要学习“磕头国学”,让自己成为一个“磕头专家”或“跟屁虫”。
15、《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16、第五类《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千家诗》,中华书局版吧。
17、三联出版社出版的潘向黎《看诗不分明》。潘向黎是我的好友,她出身诗书世家,从小熟读古诗唐诗,这部《看诗不分明》是她在报纸上开专栏的结集,短小精悍,有趣好玩,《唐诗》入门首选。《看诗不分明》
18、《中国古典文心》
19、《东坡志林》,宋苏轼著。此书所载为作者自元丰至元符二十年中之杂说史论,内容广泛,无所不谈。其文则长短不拘,或千言或数语,而以短小为多。皆信笔写来,挥洒自如,体现了作者行云流水涉笔成趣的文学风格。
20、我读过清朝的《船山诗草》,我写格律诗就是从读这本诗集开始的。虽然这是一本不算古的书,心里面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对格律诗,对词等等就有了一种莫名的向往,自己也尝试着去写,在教学格律诗的时候也拿自己写的给学生展示,学生觉得很不可思议,有些学生也开始自己写诗,有的学生写的还真不错。
1、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推荐中华书局版。
2、人人有个灵山塔,
3、查了一下,没想到《人间词话》已经成了热门,各出版社各种装帧设计版本,竟然都销量很高。我就不再饶舌了。
4、第三类唐传奇是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高峰,故事神奇有趣,语言清醒自然,前后都无法超越,是学习文言文的首选。这跟那个时代的思想比较自由有关,也跟唐代的外向型社会人格有关。从边塞诗到唐传奇,可以看到,唐代诗人和作家都爱大范围地游历,到处吃喝,到处结交朋友,到处写诗作文。
5、好向灵山塔下修。
6、庄子,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7、《老子他说》
8、蒲松龄《聊斋志异》,推荐中华书局版。
9、**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撰成的《论语别裁》,是一本关于《论语》的讲演录。书中对《论语》二十篇的每一段原文,都作了详细而又生动的讲述。不仅有篇章结构、段落联结上的提示,而且有原文义旨以及所涉人文掌故的阐发。
10、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施蛰存《唐诗百话》。施蛰存先生是博学鸿儒,《唐诗百话》也是他复出之后的力作,凝聚了他一生的经验和作为优秀小说家的独特敏锐,可谓是进阶唐诗的最权威著作。被哈佛大学等用作汉学教材。
11、《诗经》推荐程俊英教授注解和翻译的上海古籍出版社版本。
12、明代进士刘士璘编的一本选本《文致》从趣味、人性出发,选的都是个人情趣很高的文章,而不是《古文观止》那种“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官家视野。这本书也非常好,可惜已经不传了。
13、灵山只在汝心头。
14、此学生的发现可结合本问题!
15、佛在灵山莫远求,
16、下面分门别类的推荐文言文入门书目:
17、南怀瑾很多正经人不屑,我觉得他的讲稿《论语别裁》很好,可读;
18、另推荐清代张伯行编订的《唐宋八大家文钞》,点评精当,指陈不足,都有观点。中华书局版。
19、《唐人豪侠小说集》
20、唐代传奇小说选集﹐今人汪辟疆校录。
1、《西游记》一方面强调灵山之远,跋山涉水,共计十万八千里,一方面又不遗余力地消解此物理距离。消解方式有二:
2、《古文观止》完全不能跟曾国藩的《经史百家杂抄》媲美,盖因曾国藩一代权臣,视野深广,非吴兴祚等能比。奇怪的是《经史百家杂抄》却默默无闻。
3、《世说新语》
4、《玄怪录·续玄怪录》
5、袁枚的《子不语》,语言胜于蒲松龄,而谈神说怪也过之,推荐上海古籍出版社。
6、《经史百家杂抄》
7、《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出版的图书,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也可以说这是一部记录魏晋风流的故事集,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
8、《子不语》,是清朝中叶著名文学家袁枚撰写的一部笔记小品,共二十四卷。其得名源于《论语·述而》所谓“子不语怪、力、乱、神”,表明所记正是孔子所“不语”者。多记述奇闻异事、奇人鬼怪,全篇行文流畅。
9、《蔡志忠古典漫画》
10、《古文观止》是历代汉民族散文总集。清代吴楚材、吴调侯编选,吴兴祚审定。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观止”一词表示“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
11、《唐人小说》
12、二是通过师徒间的讨论消解。在取经队伍中,唐僧是名义上的领导——众人的师父,悟空则是实际上的精神领袖。途中,唐僧及八戒等经常问悟空灵山还有多远,悟空的回答很玄奥,他说,灵山,如果说远,唐僧即使十世、百世、永远也走不到,但若说近,“念念回首处,既是灵山”。并附诗一首:
13、《东坡志林》
14、《搜神记》没有仔细研究过版本,只能推荐中华书局的。
15、《酉阳杂俎》
16、《古文观止》
17、南怀瑾先生以博学的知识与深邃的理解分析庄子所引用的、涉及的、相关的例子,分析这些例子的背景与背后的意义,使庄子的文章通俗易懂,也让读者在大笑之后能够浮想联翩。
18、《唐诗百话》是著名文学大师施蛰存先生晚年创作的唐诗研究鉴赏佳作。该书体裁既宏观的诗史的梳理,又有诗体流变的辨析澄清,更有诗情文意的体贴品评,还有历代唐诗疑难问题的独到见解。
19、亦即,去灵山取真经,既是物理距离的跋涉,也是修心的过程,而且后者更为重要,或者说,前者是后者的修行方式!这里体现了我们传统哲学里的“顿悟”理论:顿悟了,就是到了灵山,没有顿悟,灵山即天涯!换个说法,我修心了十年可能仍然没有顿悟,灵山在天涯,你从未修心,但在日常生活中,有可能因机缘顿悟,瞬间到达了灵山!
20、《老子》《庄子》也可以自己去找不同版本,小学生可以看看蔡志忠的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