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周易》天道观将世界上一切事物的构成要素概括为阴、阳两个范畴,《易传·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
2、中华文化的精髓就是一种追求平衡的过程。
3、乾卦上九爻的爻辞是“亢龙,有悔”。亢,是高的意思,亢龙就是飞得过高的龙。有悔,意味着有悔恨,表示前面的行为会给自己带来不好。
4、商朝末期,大约公元前十一世纪左右,也就是距今3100年前,在商国西陲的周国逐渐强大起来,统治周国的是西伯侯姬昌,周朝建立后被追封为周文王。
5、按照《易传》的说法,八卦最早是由伏羲创制。并且宣称伏羲就是通过了观物取象的过程才画制了八卦。这里面隐含的假设是,八卦是用来状物的。八卦符号所状之物,也即是这些符号的意义,被称为象。同时八卦以及六十四卦的符号也统称为卦象。
6、所谓的易象实质上就是卦象符号所代表的意义,大家都知道《易经》这本书其实就是六十卦以及卦辞和爻辞。
7、好的家训家风传承,会成为一个家族每个人一生的航标,一个人如果从小就受良好家风的熏陶,在生活、处世上则会有“法”可依,坚守内心不被外物所影响,人生之路才会走得更好更远,家族才会越来越兴旺。
8、后来就演变成了法家,最著名的就是商鞅变法,让秦国强大起来,但到秦二世也迅速衰败。人的欲望一旦扩大,就会演化出很多的恶果。
9、我们若要了解《易经》这本书里面文字部分内容的含义,首先需要了解六十四卦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从春秋时代开始人们就认为六十四卦是由八卦演变而来的,但《易经》这本古书里却没有提供八卦以及八卦与六十四之间关系的知识。我们已知的有关八卦的知识来自于《易传》。
10、和孔子一样,孟子四处宣扬自己的思想,却到处碰壁。
11、自天佑之,吉无不利。意思是从天上来保佑,吉利,没有不利的事。
12、所以说,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太过,倨傲者势必招祸。
13、但实际上,这种理想的主义是实现不了的,人们的欲望是无穷的。
14、顺天应人,出自《易·革》:“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事大矣哉!”大意讲的是,夏桀、商纣暴虐无度。商汤、周武顺乎天道,合于民心,放桀诛纣,革故鼎新,改变旧制。
15、孔子是不愿意讨论鬼神和宗教的,他虽然接受《易经》的“占筮”部分,但是他指出学易“不占而已矣”,而注重“观其义”。由于推崇易理,使易经能够保持长久的生命力,为一代代学者不懈地研究。
16、以前总是抱怨我的老公对我不够好,他从开来不再朋友圈发我的照片,也不在任何圈子提起我,甚至更加过分的是,他手机里居然没有一张我的照片。
17、刘邦曾经问韩信:“你认为我能统率多少兵马?”韩信说:“陛下不过能统率十万。”刘邦说:“你怎么样?”韩信回答说:“多多益善”。韩信最终惨死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功高震主、不知进退。
18、尺蠖是一种蛾的幼虫,样子有点像蚕,它把身子不断弯成弓形再放直,如此反复,所以它才得以前行。龙蛇这样的事物,身体是要蛰伏起来的,为的是可以继续生存。
19、“四象生八卦”即指“十有八变而成卦”,经过多次经营而画出六爻,成为卦象。
20、九、蹇,君子以反身修德
1、一句来自儒家开山祖师爷至圣先师孔子,一句来自战国末期儒家扛把子荀子。
2、八、天道亏盈益谦,地道变盈流谦,鬼神害盈福谦,人道恶盈好谦。
3、“是生两仪”是指“分而为二以象两”,也就是把四十九根蓍草任意分为两部分。
4、孔子在解读《易经》的时候说:“佑着,助也。天之所助着,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
5、以上是周易知识结构中的一部分,通过这些内容,可以了解周易的文化、思想和占卜方法。
6、这样两位儒家大师,在精研《易经》后却提出不占不卜,自然有其道理。
7、先让他们为我所用,后期通过各种规则制度来进行约束,用现金和官位对其激励。
8、易学基础很多学友都忽略,认为五行生克不就是几个概念吗,看看就明白了,其实没有那么简单,正确的基础知识理念等于成功,如果开始就错了,只会南辕北辙,例如五行相克,主克方与被克方是“成立”的关系,木克土,土被木克,土才有所成,木去克土,土才有所立,这是一个辩证关系。
9、荀子的观点和孟子相反,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人生来就有欲望,只能通过礼来进行约束。
10、其实,我们还有另外一个更可靠的途经来获得蒙字的意义。因为,不仅蒙卦符号的名字是蒙,卦辞与爻辞也都是讲与蒙有关的事。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在蒙卦经文的语境下来推测蒙字的含义。而且只有在经文的语境下我们才能有希望获得蒙字的真实含义。查字典、寻字源、训诂的结论只能用作参考。
11、《易经》指《连山》《归藏》《周易》三本易书。其中《连山》、《归藏》已失传,传世的只有《周易》一本。现在的《易经》其实就是《周易》。《易经》作为中华经典传世之名著,对中国的哲学、文学、政治、法律、天文、历法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值得我们认真地学习与品读。现摘录十句名言,重温先哲们那丰富而深刻、极富哲理性的思想。
12、其实“自”并不是“来自”的意思,而是指“自己”。“自天佑之”是告诉我们,自己努力,老天才会帮助我们,也就是“天助自助者”。这是一条屡试不爽的真理,它早已被漫长的人类历史进程中无数人的经验所证实。
13、地势坤就是要求人们厚德包容,彼此信赖,共同进步,以德不以强力治天下。
14、《易经》里面多次提到一句话:“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很多书里面说,“自天佑之”就是来自于上天的保佑,其实这是不对的。上天不会保佑任何人。
15、孔子提出人必须建立自己的心灵秩序,要对道德规范有内在的自觉性,这样人们才能自发地实践礼。
16、这样看来,在蒙卦的经文中至少三类人是被称为蒙的。一是处于成长期,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小子。二是牢狱中的囚犯。三是强盗贼寇。那么这三类人的共通性是不能通过愚昧无知来定义的。更不可能与山下出泉,山下有险联系起来。
17、孔子晚年为了读易,韦编三绝,最后作十翼,曾高度赞扬《易经》,最著名的一句话就是: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就是说,孔子认为,易经是我国上古先贤和圣人们,经过对宇宙天地极深的思考和研究而产生的一门学问。
18、《易经》精髓的三句话:
19、到这里,朱熹其实并没有把人从天理中给完全释放出来,完成这一步的就是王阳明。
20、“八卦”即八种卦象。有了卦象,就可以判断吉凶;懂得趋吉避凶,便可以成就事业。从这一方面看,它属于人生哲学。
1、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2、“知易者不占,善易者不卜”是指真正明白《易经》中所讲的大道后,还去单纯追求“占”和”卜”;实质却已经拘泥于“术”了,而不符合自然根本之大“道”。
3、道祖太上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4、罪犯也是这个道理,一般来说,人人都是有良知的。但是总有一些人作奸犯科,成为罪犯,被关押囚禁。所以罪犯是良知处于隐藏状态中的人,而关押犯人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惩戒和引导教育的过程使之改过自新,重获良知。由于良知尚未发生,所以需要我们将罪犯关押起,辅以教育和劳改,促使其改过自新。这是罪犯囚徒之为蒙的原因。
5、三、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6、七、天地不交,否。天地交,而万物通
7、“知易者不占,善易者不卜”,也如此,如果已经从《易经》中探寻到至真大道,掌握了人生真谛,又何必去拘泥于占卜这些小术呢。
8、“两仪生四象”是指“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即把分开的两部分各以四根为一组而分别数之。
9、“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也是家风传袭的必然结果。
10、易经哲学思想。易经主张天人合一、宇宙万物皆有灵性,认为世间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之中。易经提出了阴阳五行的理论,并认为万物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八卦表现出来。
11、沟通时注意沟通对象和场境,沟通的内容要与对方的知识水平相当。
12、而荀子呢,虽然没留下他读易的记载,但在他的著作中很多观点来自《易经》,甚至多次直接引用,可见荀子对《易经》至少也是熟读多遍。
13、而在社会秩序上,提出三纲说,每个人遵守自己的位置,这样资源就能得到和谐的运用。
14、到了朱熹之后,提出了理学,主要就是让我们既要有道德之心,也要对自己的欲望加以克制,朱熹让儒学有了完整的体系。
15、天行健就是要求人们不断奋斗,自强不息,日日精进,
16、按照字面的意思来说,一条乘云升高的龙,它升到了最高亢、最极端的地方,四顾茫然,既无再上进的位置,又不能下降,所以它反而忧郁悔闷了。
17、但现实中,能伸的人不少,在受辱受挫时能伏下身子没有抱怨的却不多。《道德经》中说“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有些时候低低头,弯弯腰是为了更好的抬起头。
18、泰卦中的九三爻辞讲:“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陂是坡地的意思。这句话是说,没有平地不变成山坡的,没有去了而不回来的,在艰难困苦中应坚守纯正,必然会有好的结果。
19、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君子不失人,矣不失言”。通俗讲,就是面对不同的人,该说的说,不该说的别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
20、在孔子那个时代,各个诸侯为了征战抢地盘,百姓宁愿与老虎做伴,也不愿意当诸侯的子民。
1、后来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思想,提出“以民为本”的思想,君子应该注重修身之道,也就是道德和心理的秩序。
2、十、君子以正位凝命
3、周易的易传,是周易整体的核心,也是周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易传包含了大量的故事情节、人物、事件等,是周易的理论基础和文化背景的体现。
4、人做事,如果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去考虑最终的结局与后果,以及种种可能与变化,所导致的失败与悲剧或是惨祸。“亢龙,有悔”启示我们,做任何事都要知进知退,既要前进,又要为自己找好退路,否则就会有凶险。
5、易经包含三个主要思想:“变易”、“易简”、“不易”。
6、老子《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在道家学说里,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却又容纳万物。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人生之道,莫过于此。
7、他看着我说:对不起,我错了,他从来没有向任何人说过对不起,而我是第一个,他总觉得自己高高在上,我让他给我说了二十个对不起,我就喜欢他对我说对不起,让他记得他是真的对不起我。可能你们觉得他说的对不起越多你受到的伤害就越多,那是你们不了解,除了游戏他对我还可以,可他说了那句话,证明他愿意低头。
8、否和泰,都是《易经》上的卦象。否的卦象是天地不交,泰的卦象是天地相交。在《易经》中,“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交”有“通气”“结合”的意思。
9、但是想要维护大汉帝国的政治统治,就需要一种思想来对百姓进行管理。
10、而《易经》的核心思想与《道德经》相似,同为讲天地大道和自然法则,以善于把握事物发展的合理状态和其变化的适当范围等为主要内容,而细化到具体生活中,可以说两本经典都劝告世人要坚持正道,为人处事要一身正气,为人以善,不可作恶。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中才会朋友越来越多,对立和矛盾越来越少。
11、易经的基本概念。易经主要包括六十四卦和《易传》两部分内容。六十四卦由爻和卦组成,爻是阴阳不同组合的结果,而卦是六个爻在一起排列的结果。《易传》是对六十四卦的解释和应用。
12、阴阳是《周易》天道观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两个概念。
13、欲望是永远都消除不了的,只能通过自己从世界中去多多实践,然后反馈给自己,让自己知道做事的边界在哪儿。
14、众多研习《易经》的人中,都口口相传一句话,叫“知易者不占,善易者不卜”,这就不禁让人奇怪了,众所周知,预测学是《易经》研究方向之一,甚至《易经》还被称为预测学之祖,而这句话却刚好相反,其中又包含哪些道理呢?
15、天地之气互不交通,万物不生,这就是大凶之卦。只有天地之气相交,万物才能生长,世界才会亨通。这就是大吉。这启示我们,做人做事都要学会沟通。
16、六、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17、方。《易经》坤卦文言说,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直是就内在而言的,方是就外在而言的。
18、一、亢龙,有悔
19、正位,就是摆正自已的位置,坐得稳,坐得正。凝命,“凝”就是凝聚精神,发掘智慧。“命”,就是人的命运。所以,正位凝命意思是说,君子应当摆正自已的位置,端正而稳重,凝聚精神,发掘智慧,以此来完成自已的人生使命,实现人生的最高价值。
20、人生艰难和困苦虽然不能避免,但只要我们保持一颗坚忍和贞正的心,就能将其转变成平坦的大道。
1、学习易经是一件需要耐心和时间的事情,以下是易经基础知识的入门指南:
2、天道、地道、鬼神之道,人之道,可以说都在一个“谦”字里了。谦卦是《易经》之中唯一一个六爻全吉的卦象。
3、你好我是老怪,很高兴可以回答你的问题
4、最后,我们要敬畏神明和天命,但是却不能自甘为命运所捆绑束缚,要敢于坚持自己的使命和初心,这或许才是《易经》的真正内涵。
5、再说强盗贼寇,他们也是一群良知尚未发现的人们,他们为非作歹,招致政府与百姓的反对,只能生存在高山深林等隐蔽的处所。官府要打击他们,老百姓也有可能联合起来反对他们。但是人们也不放弃他们自己改邪归正的希望。所以强盗贼寇之蒙,也是一个良知不能发见,从而接受整个社会良知引导的事物。
6、大有卦的上九爻辞讲:“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很多书里面说,“自天佑之”就是来自于上天的保佑,其实这是不对的。上天不会保佑任何人。
7、直。《论语·雍也》中说,“人之生也直。”人性出于自然,本皆相近朴实,受后天种种习气熏染才偏离。人的先天本性真实自然,没有雕饰。
8、孟子曰:“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意思是说君子遇到困难,首先一定要省察自己,看看困境是不是由自己造成的,或者想想如何化解难题,也就是蹇卦所说的反身修德。
9、易学界有一句话叫“易更三圣”,是说《易经》从发明到大成,有三位伟大的思想家起了重要的作用。这三个人就是始画八卦的上古祖先伏羲氏,推演周易精微的周文王,发挥和传承易学的精义的孔子。这三个人在易学的创立和发展史上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10、眼晴失明。但是,这些意义都是蒙字在现代语言环境下的意义,它并不是蒙字在古代语境下的意义,所以我们不能将蒙字的现代意义生搬硬套至经文中。
11、而占卜等术,虽然圣人也常用,但终归不是大道。
12、一、我认为《易》乃是简述世间万物之至理的、可以涵盖哲学、科学、医术甚至军事等诸多大部头学科的集大成之巨著!并非是单纯以宗教或占卜术数为主旨的书籍!所以,一开始入手的切入点不对,出现看不懂的情况也就很正常了,带着先入为主的因有理念去解读如此高深的古籍,怕是摸不准方向,可能入门都难说。
13、人在世上要想干出一番事业,则需这种“屈伸”的精神。屈,并不是失败后的颓丧自卑和怯懦;伸,也并非功成名立后的傲慢自负,目中无人。这是避让锋芒、待机而发的谦忍智慧,是身正无畏、乐观自信的心态。为人应如此,处事亦如是。
14、《易经》,古称《周易》,为我国“四书五经”中的五经之一,乃是读书人必读书目之一,足见《易》在我国文化中的地位之重要!愚兄弟读书不多,也来聊聊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15、《周易》将太极作为世界本原。《周易·系辞上》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成大业。
16、通过对蒙卦经文所提供观念的分析,我认为蒙字不能等同于愚昧无知。蒙指的是一个智慧、力量或良知,正处于成长且需要适当规范、教育、引导的状态。比如,儿童的智力处于成长阶段,所以离不开家长和老师的教导,这就是童蒙。那么蒙的意义与卦象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知道蒙卦是艮与坎上下相叠而构成的符号。蒙卦符号的意义就是由坎到艮的变易。
17、我觉得这就是对我们现代最大的启发吧,既要有欲望积极入世,在面对失败时,也要向内追求心灵的自由,从而让自己达到一种平衡。
18、隐瞒事实,欺骗。
19、从此,伏羲之名和八卦易经一起流传了下来,成为中华文明的肇始者。我们之所以相信有伏羲,是因为我们今天看到八卦和易经,这就是证据。
20、但是,我们仍旧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存在。那就是,如果我们已知的有关八卦的知识并不是直接来自于《易经》,那么《易传》所提供的八卦的相关知识是否就是我们理解六十四卦所必须的知识呢?有些人理所当然的认为《易传》所提供的八卦的知识就是《易经》内在逻辑的一部分,以至于提出经传不分家的观点,认为经和传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但是这个结论却是需要证明的。传比经晚出数百年,如何能保证两者所包含的思想是一致的呢?